蔡穎杰觀點:能源政策的經濟面—傳統能源經濟VS. 綠色能源經濟

2020-01-02 06:30

? 人氣

擘劃有效的民主參與審議國土重大建設機制,以及正確資訊的有效傳播,實為當今有志於綠色能源政黨的當務之急。(示意圖,m.prinke@flickr/CC BY-SA 2.0)

擘劃有效的民主參與審議國土重大建設機制,以及正確資訊的有效傳播,實為當今有志於綠色能源政黨的當務之急。(示意圖,m.prinke@flickr/CC BY-SA 2.0)

眾所皆知,我國最嚴重的能源爭議就是「擁核 VS.反核」,且雙方都自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永續綠色」。但聞重啟核四公投過關,敝人藉此機會簡單介紹,在能源政策當中,何謂真正的「綠色能源經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謂的傳統(conventional能源經濟思維,一言以蔽之,就是認為「越多越好」,追求經濟成長至上,並且相對應的需要搭配越來越多的能源使用。在此等思維之下,傳統大型電廠如燃煤、核能、天然氣在二十世紀被視為主流且必要的「基載」電力來源,配合傳統的「集中式電網」系統。在此等大型電廠經濟模式之下,隱含的是浪費而不是節約用電的價值觀,理由很簡單,不妨把大型電廠視為生產「電」這種產品的大工廠。當電力業者花費巨額成本興建大型電廠,按照市場經濟原理,消費者最好是在越短時間內買越多生產出來的「電」,甚至此電廠要去花費更多成本處理空污以及核廢料等等問題,如此一來,此電廠的財務才能盡快收支平衡。因此,姑且不提核廢料、碳排放等環境影響,大電廠本身的經濟邏輯,就是節電、省電的目標自相矛盾換句話說,越是要求消費者節能、提升能源效率,越是打擊傳統大電廠的市場效益然而國家不能沒有電廠,到頭來還是用納稅人的錢補,陷入惡性循環。

台中火力發電廠驚險逃過停機。(台中市政府提供)
台中火力發電廠(見圖)為台灣最大的發電廠,並為世界第二大燃煤火力發電廠。(資料照,台中市政府提供)

相對的,追求以再生能源為主力的綠色經濟模式,搭配的是「分散式電網」的概念,盡可能減少對於大電廠的依賴,加上鼓勵各地的小電廠、公民電廠的興建。而公民電廠的其中一個概念,就是人人都可以透過業者來投資太陽能板、風機等等的場址,也就是說,消費者除了本身買「電」,自己也如同是一個小電廠的股東。對於公民電廠的股東而言,每年在政府躉購費率的保障之下穩定獲利,在經濟的邏輯上,「分散式電網」搭配各種小型再生能源裝置,也就不會像傳統大電廠,需要消費者大量用電來盡快回收興建成本。而如果是自用的再生能源,就是更加減少對大電廠的依賴。

了解以上兩種差異之後,就可以發現,擁核人士時常強調的穩定「基載」概念,是牛頭不對馬嘴,因為再生能源搭配分散式電網,所追求的,就是有彈性的起停發電裝置,也就是要透過智慧電網的建設,搭配人工智慧的演算,最終來達成「不需要基載」的長遠目標。以此,所謂的再生能源轉型,不僅僅是裝設太陽能板、風機、儲能裝置、開發地熱、潮汐、生質能等等而已,而是整套電力系統基礎建設的全盤轉型。而不論從物理上或財務風險的角度來看,全國依賴少數大型電廠,或是選擇全國散布小型發電裝置與儲能裝置,遇到天災人禍意外的時候,當然是後者有較高的承受力,也就是所謂的「永續韌性」。而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比起全國依賴少數業者承包少數大電廠,再生能源搭配分散式能電力系統讓民間人人可以投資成為小型公民電廠的股東更加符合市場機制以及財務透明容易監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