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政治人物的話可信嗎?

2019-12-20 05:30

? 人氣

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余宛如,上任時慨然投書指責陳台新彰銀案當中的政策反覆,然而卻在快要卸任之時,立場突然大變,在臉書上搖身成為公股的捍衛者。(資料照,蔡親傑攝)

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余宛如,上任時慨然投書指責陳台新彰銀案當中的政策反覆,然而卻在快要卸任之時,立場突然大變,在臉書上搖身成為公股的捍衛者。(資料照,蔡親傑攝)

台灣政治人物最典型的通病是:「位置決定腦袋」。許多在某議題耕耘幾十年的抗爭者,入朝為官不過幾日,就與過去的他所占的立場截然不同,甚至反過來壓迫過去一起參與抗爭的夥伴。甚至對於同一個議題,在野與在朝時的立場反覆,每四年或八年隨著政黨輪替就轉換一次,搞得人民無所適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舉例來說,如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余宛如,該上任打著清新的形象,對於金融創新似有許多見地,並慨然投書指陳台新彰銀案(見該篇投書:【余宛如專欄】外資為什麼不敢來台灣?)當中的政策反覆,是台灣嚇跑外資的重要因素。然而時過境遷,就在余委員快要卸任之時,立場突然大變,在臉書上搖身成為公股的捍衛者,陳述公股守成如何不易。過去財政部爭奪經營權是加害者,現在怎麼又會變成全民資產的守護者呢。

這樣立場的轉變,說穿了是台灣政治人物的通病,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而余委員立場有如此巨大轉變的原因,是不是因為接下來余委員也將成為這群公股集團的一員,所以急著替他們澄清辯護呢。

而最近遠航的事件,當初貸了22億給張綱維的合庫金的董事長廖燦昌,在慶富案黯然下台。當時綠營多把慶富案認為是前朝弊案,並提到廖燦昌是吳敦義人馬,因此罪魁禍首之一的廖燦昌也須下台,結果今年公股人事大幅更動,因為慶富案下台的廖燦昌,又變成第一金控的董事長,這樣的人是安排實在令外界百般不解。

台灣政治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只有立場而沒有專業。當在野黨的時候極力杯葛,而手握行政資源的時候又要權力一把抓,如同這些公股集團的人事安排,按照正常的公司治理,應由董事會決定。這次卻是由行政院長擅自決定,董事會再行背書功能,簡直是公司治理為無物。更諷刺的是,若今天這事發生在民進黨在野時,相信民進黨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然而,這件事發生在民進黨執政的時期,儼然又是不同局面了。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