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任昌觀點:同樣是Doctors頭銜,但這種Ph. D.升等論文讓M.D.們情何以堪?

2016-11-24 07:00

? 人氣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查教育部預算案,遭論文涉及造假波及的台大校長楊泮池為預算與會,神情嚴肅。(陳明仁攝)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查教育部預算案,遭論文涉及造假波及的台大校長楊泮池為預算與會,神情嚴肅。(陳明仁攝)

借用成大醫學院林啟禎醫師提及的「自夏商周三代以降,未有不好名者!」這意味著頭銜最尷尬的職業是醫師,尷尬的程度,可以讓醫生產生心理挫折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醫學院學生在第五至七年,要進入醫院當見習或實習醫生,醫院的老外病人會稱他們Doctors,英文的Doctors 是醫生,也是博士。念完七年,拿到的學位是醫學士(Bachelor of Medicine)。然後要拚至少三年的住院醫師資歷,再經歷總醫師、主治醫師,成為專科醫師的時間要十二年。但「專科」二字,卻可能被外行人誤會成「專科學歷」的醫生!

國中或高中同學已經拿到博士學位甚至升等副教授

專科醫師(Specialist doctors)意謂專業的權威,他們被賦予看診、下藥、手術的責任與權威,卻也常常必須將病人轉診到其他科別,尋求其他專科醫師的更專業的診斷,所謂術業有專攻。歷史上的第一個醫學學位的確是醫學博士(Doctor of Medicine),後來才因為配合整體學術行政體系的考量,改制為醫學士(Bachelor of Medicine)。

一位專科醫師必須經歷至少十二年時間的苦讀與執業,但醫師當年選擇從事非醫學學術行業的中學時代同學,卻已經拿到博士學位(具有助理教授資格),甚至升等副教授了!就學歷而言,一位專科醫師仍然只是一個學士,學歷比碩士低,更比博士低。所以,如果一位醫師在乎學歷頭銜,他們的內心一定五味雜陳!

因此,林啟禎Doctor(骨科主治醫師、骨科副教授)說:習慣派頭與別人羡慕的眼光,這種媚俗的想法無可否認地正在腐蝕社會上務實的基礎;因為,不踏實地做好每個最基本細微的步驟,只想享受好名銜的自滿及面子,正是「街道不平,垃圾滿地,交通紛擾,歌舞昇平卻危機四伏,價值失落卻崇尚物質」等,總總台灣社會現存危機的根源。

醫學博士與哲學博士

醫學博士(Medical Doctors)簡稱M.D.,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簡稱Ph.D.,前者被泛稱為醫師,後者被泛稱為博士。美國知名影集「犯罪現場調查」(CSI)有一段如此的劇情,調查員凱薩琳去探訪一位擁有博士學位,但涉及犯罪的心理醫師,看到當事人辦公桌的Doctor頭銜時,她故意說,妳是什麼Doctors?是Medical Doctors?這個劇情是故意貶損這位Doctor,意味她在實質上只是一個醫生,還不符合醫學博士的條件。

博士(Ph.D.)的全名是哲學博士,隱含哲學的「愛智」意義。愛智者對真理的追求不c會自我畫限於特定領域,這是為何學術界所有科系的博士都被稱為「哲學博士」,這個頭銜賦予追求真理與知識的期待,更提醒自己不要從事投機與舞弊的行徑。這也是為何我說「國際權威科學期刊」就會引來「好智者」或「好事者」睜大眼睛看,從事揭發舞弊與追求真理的志業。「好智者」發揮人追求真理的愛智特質,「好事者」發揮人的社會熱誠特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