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任昌觀點:從台大施醫生的故事,談人文著作與科學著作

2016-10-23 06:40

? 人氣

台大醫院醫生傾全力挽救沒錢孕婦的故事,無數網友熱淚盈眶,感動與感謝良醫救人,健保局卻暗喻醫師故意採自費用藥,可能浪費醫療資源。(取自www.bathvolleyball.co_.uk)

台大醫院醫生傾全力挽救沒錢孕婦的故事,無數網友熱淚盈眶,感動與感謝良醫救人,健保局卻暗喻醫師故意採自費用藥,可能浪費醫療資源。(取自www.bathvolleyball.co_.uk)

台大醫院醫生傾全力挽救沒錢孕婦的故事,感動至少18萬網友。施景中醫師在臉書的貼文,引起數十萬個網友按讚,也被分享數萬次。為了這次手術,絕大多數台大醫療團隊成員都是做義工,事後可能無法向健保請到錢;但他深信,這麼做一定能獲得同是婦產科醫師的台大醫院院長何弘能的支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無數網友熱淚盈眶,感動與感謝良醫救人,難能可貴的溫馨故事在流傳,被讚揚。但是,新聞記者與立法委員跑去質問健保局。健保局的回應讓醫師難堪,甚至暗喻施醫師故意採自費用藥,可能浪費醫療資源

施醫生基於人道(humane)關懷與醫療經驗所撰寫的著作,已經明顯地對我們的社會造成衝擊(impact)與反思。施醫生服務在台灣最具權威的教學醫院,勢必也要撰寫醫學論著。事實上,在學術界競爭最激烈的學科就是醫學。全球醫學研究百家爭鳴,風起雲湧之現況,導致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s)高於《自然》的八個期刊中,七個屬於醫學領域。

期刊影響係數排序第一至第十六(Thomson Reuters JCR)
期刊影響係數排序第一至第十六(Thomson Reuters JCR)

持續我討論人,尤其是學術工作者,試圖透過「可辨識」的著作(works),以體現自己的存在性,實踐著作人格權(moral rights)的議題,我想藉由施醫生分享醫療經驗與感受的事件,分享我個人對工作、著作(二者的英文名稱都是“works”)、人格(personality)與著作權(copyrights)的看法。

當新聞媒體或學術機構發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之類的報導時,均會補充重要評比標準是「發表於《Nature》和《Science》的論文數、被科學引文索引(SCIE)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的論文數」。但《自然》和《科學》的影響係數也不過38點,為何學術界特別重視?卻不比較其他八個更高影響係數的期刊?原因有三:第一是為建立評比的共同基準,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MIT)沒有醫學院;第二是因基礎科學的重要性仍然被認定最為重要;第三是因醫學直接關係人命,研究活動最為積極,經典案例是影響係數137點的《美國癌症臨床醫學》是由美國癌症醫學會出版,內容偏向癌症臨床治療議題,病例多、藥物多、療程也多試驗,論文數量自然多。

圖示的第二個期刊是《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第三、五、六、七、八與九是《自然》期刊的姊妹刊物,除了第八個是《自然材料學》外,其他都和醫學相關。圖示的第四個期刊《刺胳針》(LACNET, “lancet”原意是某種外科手術刀)在2005年底發生論文數據造假事件,該事件震撼全球,導致學術圈從此特別重視學術倫理議題,也引此產生國際一些獨立研究員專門從事違背學術倫理事件的報導。在我利用以後機會說明LANCET的造假事件之前,我想再回來討論台大醫生臉書貼文事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