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參考》賈葭:做好準備,犧牲一兩代人

2016-11-06 06:30

? 人氣

在當下的資訊化之下,寂寞也是很容易排解的。我認識的許多海外朋友,經常日夜顛倒地參加國內微信群的討論。有時候會在半夜冷不丁來一句「中飯時間爬樓完畢受益不淺」之類的話。許多事件也並沒有錯過,朋友圈全是直播和轉載。下幾個用戶端,盡在掌握。跟過去老華僑們半個月才等來祖國的一張報紙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很多時候,寂寞就是缺乏一種共同的氛圍和體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犧牲一兩代人吧

也有人問我,出去無法融入主流社會,被歧視云云。我通常會這麼回答:你沒出去的時候就是在主流社會嗎?你七年連續納稅夠不夠?搖到車牌了嗎?有學區房嗎?交贊助費嗎?有暫住證嗎?什麼?你有錢?你有錢你有證嗎?很多人啞口無言。什麼融入外國主流社會,完全是一廂情願的想像。

很多一線國家,他們的國民為了他們當下的生活,曾經付出過相當多的努力,法律不斷完善,社會公平正義都是經過各種犧牲才得來的。比如非裔美國人發起的民權運動持續二十幾年,從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經過無數次訴訟、公開抗議示威等等,最終使得南方終止了種族隔離政策。馬丁·路德·金博士因此成為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而最終也因為平權運動遇刺,盛年離世。

馬丁·路德·金恩在華盛頓特區發表演講《我有一個夢》。(維基百科)
馬丁·路德·金恩在華盛頓特區發表演講《我有一個夢》。(維基百科)

他們整整一代人為了下一代人以及子子孫孫,不斷地去碰撞、付出、犧牲、建設,最終才確立了平等權利,成為不可撼動的政治正確。而我們的華裔做了什麼?今年春天梁彼得的事情讓很多華裔看到,必須要就利益攸關的事件發聲,全美45座城市成千上萬華裔上街示威。姑且不論此案的是非,但此事讓我們知道,在地的政治參與多麼重要,如果沒有人為你在政治中代言,那就永遠是利益受損者。

進入國外的主流社會,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努力,不是可以坐享其成的。有時候,真的是需要犧牲一代人或者兩代人,才能完成這種階層的上升。想想看,同樣是需要付出努力,你認為在哪個環境之中,競爭更為公平?階層上升的通道更為順暢?我想這並不是很難得出答案的問題。

讓自己更真實

很多在國外生活的人,抱怨無法與外國人打交道,然後就說人家歧視云云。這可能是中國人在域外的最大困境,但是要解決,也不算難。答案只有一個:做一個真實的人。看上去有點難吧?

語言我就不說了,儘量學吧。多跟外國人聊天,如果是同齡人,在歐洲肯定要聊足球,聊八卦。可是我國的足球並沒有什麼好聊的,但你也不能連易卜拉欣莫維奇的名字都念不通順吧?跟美國人聊天,你肯定得從NBA這樣的話題聊起,或者你得會在後院燒烤,懂點烘培之類的,也能聊得起來。

外國學生學寫毛筆字。
外國學生學寫毛筆字。

外國人肯定得問你中國的情況,往往這裡就會出很多可怕的狀況。也許你說的情況,跟人家瞭解的完全不一樣,他就會覺得你在說謊。進而覺得你這個人不可與交,慢慢也就疏遠了。這種疏遠在你看來可能是歧視,其實並不是,只是對方覺得你不夠真誠、不夠誠實而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