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參考》姜建強:在日本 極致的性愛也無法救贖孤獨

2016-10-30 06:30

? 人氣

飯前——準備開動。(網路/西洋參考)
飯前——準備開動。(網路/西洋參考)

​但問題是,日式人情還有這樣的說法:如A送3000日元的禮品給B。B僅用1500日元來還禮,A就會生出不快。但如果B送上了價值10000日元的禮物,A就會生出被人嘲笑與蔑視的感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也就是說,在日本人看來,禮還少了是種恥,禮還多了也是一種恥。為什麼會有恥的感覺的呢?這又與「恩」有關。日本人將人情看作是返恩,報恩的手段與機會,但如果從中生出不均等,日本人就會認為是大事情了。他就會重新思考與這個人的「恩」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出了什麼問題。然後尋找補救的措施,或者乾脆斷絕與這個「忘恩負恩」的人聯繫。但這個斷絕也不能一下子斷絕,必須慢慢的,讓對方沒有太大的感覺中斷絕。

由此故,如果碰上了該送禮物的節日,還得要送才是。但是禮物的價值必須縮水,從原本的3000日元的禮品,降至2000日元甚至1000日元。而收受禮物的對方,當收到已經縮水的禮品,心裡就明白是怎麼回事,知道「恩」出問題了。如果他想挽救,他就必須返還加倍的禮物,如果他不想挽救,他就對等地寄出禮物。至此,二人的關係就斷裂。再碰上送禮的節日,也不會再贈答互酬了。

問題的戲劇性在於:日本人一方面熱衷於報恩感恩,一方面又深知恩所帶來的麻煩。因此毫無緣由的受到生疏者的恩,對日本人來說是最討厭的事。由此故,日本人對大街上發生的天災人禍一般不予理睬。這並不是冷淡麻木所至,而是因為他們認為除了員警之外,任何人隨便插手都會使對方背上恩情之債。明治以前日本就有一條著名的法令:「遇有爭端,無關者不得干預。」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有明確的職責而出面相助,會遭人懷疑是不是想從中撈點什麼好處。由此故,你對日本人越好,送得東西越多,他反而越不自在越反感,因為這會增加他的人情債,從而觸動他敏感的自尊心;反過來,你對日本人越冷漠和越不在乎,他反而越舒服。因此,在日本,態度冷酷甚至粗野的青年被視為「好」青年;在修行中,越是粗暴的老師,就越被認為是最有幫助的。所以這也是日本人也送禮也回禮但就是生不出開後門的中國式的人情債模式的一個原因。

這是為什麼?這裡的一個看點在於日本人的送禮本質是基於報恩和感恩,是基於我欠你的還給你,然後不再生出新的人情債。這種送禮本質決定了難以生出拉關係走後門的模式。如果送禮是為了走後門,豈不又生出了新一輪的人情債?這是日本人最不希望的結果。

這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悖論:一邊是恩重如山,情義無價;一邊是躲避恩惠,逃離情義。但報恩感恩的文化體質,能自主地提升體制內的忠誠度,能潤滑人際關係,卻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方面,日本人顯示了他的智慧和狡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