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懂得理解,就不需要口訣了

2016-10-16 06:20

? 人氣

2016年國慶原住民表演 (取自中華民國讚國慶臉書粉專)

2016年國慶原住民表演 (取自中華民國讚國慶臉書粉專)

上週,蔡政府的首次國慶大典上,一位司儀在台上唸出一段目前官方認定十六族原住民的記誦口訣:「邵太太打卡,阿薩不魯哥,被嚇得跑走啦」再次引起了不尊重原住民的爭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英文總統8月1日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總統府)
蔡英文總統日前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總統府提供)

為何一個玩笑(至少司儀看來是在開玩笑)的口訣,會引起如此反彈?一個搞笑的口訣有那麼舉足輕重嗎?筆者認為,其實問題的核心並不在好笑與否,而是在公共場合敘述一段歷史或文化的時候,是否有使用「口訣」的必要性?或者說,當一段歷史或文化只能使用口訣來敘述時,它還有沒有主體性?

筆者今年夏天取得歷史碩士學位後,便在國高中擔任歷史科兼職教師工作。教材中多到滿出的資訊:各地出土的不同時期考古遺址、各個時空的各種人群對台灣此島的各種稱呼、目前官方認定的十六族原住民……常有孩子問我,怎麼才能把這麼多東西都記住?有沒有什麼口訣?我的回答總是:不用口訣,要用理解。

所謂的理解,我相信那是每個人心中都潛藏的能力。懇請各位讀者此時此刻做一件事情:請直覺想想一位您很在乎的人:家人、友人、情人、敵人都好,請問,這人叫什麼名字、生日哪一天、興趣或專長為何……跟此人相關的一切資訊,您是編寫出了什麼口訣才記起來的嗎?還是因為您很關切那人、在乎那人、常常有意無意地切換到那人的視角去想事情,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跟那人相關的一切訊息全都接連在一塊了?理解,就是這麼一回事。

只可惜,許多人都不願意(或沒機會)將「理解」這個人之潛能施展出來。那位國慶大典上的司儀只是其中一例,當今歷史教育場上,各種光怪陸離的搞笑口訣氾濫,正是這種悲劇的顯見結果。許多搞笑口訣為了更吸引正處青春期的年少學子,常常帶有情色內容,這已經不是一個道德掛帥與否的問題,而是當任何一個對象:台灣原住民族、全人類的歷史、一切偉大到足以放在義務教育教材中的學識,居然不能被其學習對象因理解而感動,而只能因一個搞笑易懂、或腥或羶或色的口訣而被記誦,那完完全全是一場悲劇。即便這口訣讓其講者與聽者都笑了,那只是讓這場悲劇多了些諷刺性:一場原該是主角的,卻成了丑角的悲情鬧劇。

當有一天,每一個族群的歷史或文化,都是被理解的,那才顯示,多元的主體性,真正落實了。懂得理解,就不需要口訣了。

*作者為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