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村專文:遊走在災區的集體焦慮與生命的火光

2019-09-21 05:50

? 人氣

心靈重建若作得恰如其分確實會有效果

心理復健網絡的設立先是由衛生署於2000年3月,在南投及台中縣市建立災區自殺防治通報系統,並就近派員協助輔導;同年6月則成立台中區與南投區的災難心理衛生服務中心,並作高危險群之列管與統計。921重建會藉此協助推動高關懷計畫,建置高危險戶卡與高危險群口卡,另並結合重建區國中小推動生命教育計畫,先從東勢試辦,台大、政大、中原心理系便是其中的主力團隊,曉明女中在課程與教材上亦有重要貢獻。以前省教育廳與教育部首開生命教育之先河,不過要講成效,921災區應是最特殊的,因為受教學生大部分對生命已有真正感覺,教起來容易有反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苦難與希望是共同演進的,究竟是應先解決社會經濟困境或先讓人充滿希望,並不易作切割,自殺率的起伏與經濟狀況及失業率有一定關聯性在。從外地來關心並蹲點的人,若能調整心態不讓災民覺得你是在急著給恩惠,則無私與有耐心的愛及關懷,往往會在無意中成為小孩的角色標竿(role model),這些災區小孩也因此學到了應對進退有禮有節落落大方。沒有被實質關懷過的人,常難以學到如何對別人作出愛與關懷的表現,因此災區內的關懷互動常能獲得正面的效果。

高雄市的鄭智仁有一首自填自唱的曲子「天總是攏會光」,在921重建區一再被唱出,唱的人大部分不是災民,因為他們很多不是唱這種歌的人,但是他們很喜歡都會區的年輕人來唱這首歌,聽著聽著,眼淚都掉下來了,那一天晚上他們一定睡得好些,因為歌聲中傳遞著希望的想像。心理學上有一種理論叫做「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你若認為未來是有希望的,就會努力朝那方向走去,好像「有希望」的預言會自己實現似的。在921大地震後陸續發現多項韌性元素,如農業社會家庭內的聚黏性與社區內無私的互相支援,還有外界源源不絕的愛心與蹲點,都是讓「自我實現預言」得以在災區發酵的原因。

愛心與專業人士如兒福聯盟做了很多實際的事情,他/她們幫忙孤兒(134位失依兒童)找安頓之處,具體協助老年與弱勢者,包括送餐在內。之後各地設立的生活重建服務中心共38處,專人有111人之多,以專業社工人員及民間人士為主,貢獻良多。921重建會生活重建處的許志銘處長(從教育部中辦全職調兼),那時就認養了竹山社寮里災區同一家庭的五位孤兒,並作學業、行為、與就業輔導,代籌各項就學生活費用,鼓勵互相照顧自力更生,一直到他/她們長大成家。草屯的邱慶禧、中寮龍眼林的廖振益、鹿谷清水溝工作站的冷尚書等人,在災後作了很長久的老人送餐與老人照護工作,重建大體底定後,他們仍持續的在做這些事情。類似的工作在東勢、埔里等地有更多事例,無法在此一一細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