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不民主的香港憑什麼嘲笑台灣的民主?

2019-09-21 06:40

? 人氣

香港「反送中」抗議者扮成自由女神模樣,戴著防毒面具。(AP)

香港「反送中」抗議者扮成自由女神模樣,戴著防毒面具。(AP)

香港反修例引發的「反送中」群眾抗爭運動盛況不衰,其間雖然迭生失控情事,暴力與破壞行動如影隨形,但其爭取人權確保及落實特首與立法會「真雙普選」的主要訴求堂堂正正,完全體現了普世價值,有絕對的正當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港人抗爭鬥志昂揚歷久不歇,主要的動力泉源就是爭取高度自治與真正民主,這是眾多港人的共同心聲。但是,晚近出現兩種雜音反制民主呼聲,一個是強調香港的深層次社會矛盾才是民心怨懟與青年憤怒的根源,而李嘉誠等「地產霸權」要負最大責任;另一種噪音是針對台灣吵得沸沸揚揚的總統大選,指台式民主已經「不治」,因為選舉頻仍,鬧得雞犬不寧,造成社會撕裂嚴重,有違政治主要目標在於「治」的初衷。這兩類噪音的源起,無非是建置勢力為了舒緩抗爭壓力而意圖轉移焦點的詭計。

香港的貧富確實極其不均,房價更高到離譜,這些都是深層矛盾嚴重的表徵,但絕對不是這次抗爭的直接原因,當局拿來說事,不過是尋求代罪羔羊的政治手段。至於醜化台灣的民主,則是意在玷污民主,降低港人追求民主的熱情,以便使抗爭降溫。然而,香港社會矛盾深重,不也是因為政治體制缺乏民選機制,行政與立法兩權都與民意脫節,才變得如此嚴重嗎?殖民統治時代官商共治的模式不是完整延續下來,致使民意無法反映在決策與立法中,才使平民大眾的福祉遭到漠視的嗎?

政治體制不民主無疑是香港動盪的根源。現在鬧得人仰馬翻,連許多並非大張旗鼓的活動都喊停,例如繼香港網球公開賽無法如期舉行,馬會亦出於安全考慮,取消一場跑馬地賽馬,十一煙花匯演亦告取消。原先象徵香港回歸後一切照舊的「馬照跑、舞照跳」說法,現在變成了「馬不能照跑,盛事紛攬炒」,反映香港在社會在暴力陰影下,已經無法正常運作。反修例風暴之下的香港,社會兩極化愈來愈嚴重,政治對立與撕裂滲透到各個層面,就連食肆商店也要問「是黃是藍」。在這場抗爭風暴中,香港已經失去包容精神,「講惡鬥狠」成為社會風氣,市民免於恐懼的自由備受威脅,暴力與衝突的下行螺旋無法歇止。

香港「反送中」運動,為了抵抗警察的催淚彈攻勢,防毒面具與口罩成為稀缺物資。(AP)
香港「反送中」運動,為了抵抗警察的催淚彈攻勢,防毒面具與口罩成為稀缺物資。(AP)

香港多數人認清問題的根源,所以奮力爭取民主,不離不退。但是,一些親官方的媒體與意見領袖卻大肆放送汙衊民主的負面言論,而且為了亮出具體案例,居然拿台灣民主當作負面樣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篇題為「被選舉劫持的民主」的傳媒社論,矛頭指向台灣,極盡汙衊台灣民主之能事。

這篇社論開宗明義即指台灣民主雖讓台灣人引以為傲,卻也是「尾大不掉的負擔」。因為近年來「選舉坐大,騎劫了制度本身,不獨是台灣,整個西方都在反思,也令許多新興民主國家只能時而以民主發展階段還沒到,好自我慰藉、安撫這民主帶來的『不治』之症。」社論認定政治的重點在於「治」,當西方民主政體近年來紛紛宣告「不治」,這問正是台灣民主的寫照。

在誣陷民主已成「不治之症」之後,接著對台灣民主展開激烈攻擊,說淪落到只剩下聊以自慰的選舉,尤其是被政客們這樣一天三個花樣的操弄,翻過來覆過去玩弄於掌股之上,當選舉無法服務民主、貢獻善治,握在台灣人手中的那張選票只會是張「被政黨私欲劫持的肉票」,已被選舉劫持N次的台灣人,如今還不累嗎?

這套論述的目的在於粉碎港人「今日台灣、明日香港」的美夢。由於港人熱切寄盼民主,而同為華人社會的台灣卻創造了民主典範,儘管施行民主雖有不良症狀,但畢竟瑕不掩瑜,堪為港人追求民主的一盞明燈。官方及其附隨者為了消解港人爭民主的意志,當然要削弱台灣民主對港人的指引作用。他們抹黑台灣民主的手法,主要就是在國家治理上,民主未見其利,只見其害,說這有違政治「善治」的優先目標;進而以民主帶來的亂象來否定民主的價值,認為民主只是瞎折騰,不僅助長政黨和政客之間的惡鬥,還綁架選民成為肉票,政黨和政客綁架,不得不屈從於為其利益服務。

另一相關論述,則是指民主不能帶來均富,甚是適得其反,助長貧富差距。落在香港的具體情況上,就是究竟「先民主後經濟」還是「先經濟後民主」?鑑於經濟苦悶必將帶來政治紛擾,所以主張先求經濟富足與公平分配,創造厚實的「經濟民主」,再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主」。

2019年9月,香港反送中衝突持續升級(AP)

這套論述似是而非,經不起檢驗。首先,香港的體制為低度民主的政經複合體,商業鉅子擁有超大的話語權,不僅主導政策,也影響執行,所以港府的政策產出偏於一方,護衛商家的利益,經常侵犯庶民大眾的權益。至於在執行面上,香港地產、金融與商業鉅子通過盤根錯節的人脈關係,往往影響力深入政府官僚體系。何況特首和立法會多數議員的權力來源並非民選,所以偏向於遷就當局與富豪的優先性超過取悅民眾。如此一來,庶民大眾的意願與福祉焉能獲得照顧?儘管以各民主國家的經驗,民主不必然能縮小貧富差距,但香港的非民主體制絕對是香港貧富差距稱冠全球的主要成因。

其次,民主固然帶來競逐權力的諸多亂象,也嚴重影響政府的效能,但相對於其遠遠超越專制體制的種種優越性,絕對是利大於弊的,不能因噎廢食,更不能以其可控制的亂象否定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以台灣施行民主的情況而論,民主體制最大的價值在於權力歸屬由民意決定,政黨輪流執政已然成為常態,所以雖然認同爭議、統獨對立與藍綠鬥爭非常尖銳,但民主體制可以將衝突吸納進入體制內處理,可以依據民意歸向做裁奪,因此可以有效控制矛盾,不致於像香港一樣,政府體制只有行政功能,而沒有折衝矛盾、調和衝突的吸納能力,所以導致政治紛爭街頭化,街頭運動暴力化。

香港之亂衍生至今,看不到和平落幕的盡頭,也看不到訴求實現的機會,所以衝突對立無法化解,民怨與暴力日益升高,這正是非民主體制必然遭遇的難題。如今,從中央到港府,從官方到媒體,妄圖批鬥民主來澆熄抗爭怒火,可以判定絕對無法達標,批判台灣民主也無法擊碎港人期盼民主的強烈心願,欲將抗爭導向經濟深沉矛盾更救不了近火。於今之計,只有通過普選建立民主體制,實現高度自治的港人治港承諾。須知:民主才是硬道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