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華觀點:訴諸情緒的選舉

2019-09-18 06:50

? 人氣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高雄市長韓國瑜主打經濟牌,但競選策略仍以個人認同為核心。(盧逸峰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高雄市長韓國瑜主打經濟牌,但競選策略仍以個人認同為核心。(盧逸峰攝)

2020總統大選只剩四個月不到了,各路參選人也已逐漸明朗。選戰正式開打之際,除了人選的個人特質外,什麼樣的議題將會成為選戰主軸?還是議題根本不重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伴隨著香港「反送中」事件的抗爭持續延燒,綠營順勢主打「抗中保台」路線,顯然會是此次選舉綠營的主旋律。操作上,所謂的亡國感(或稱芒果乾)將成為綠營動員群眾的情感訴求,特別針對年輕選民來說,蔡英文高舉保衛臺灣的大旗,強調臺灣不應受到威權政體的侵害。因此,為了避免「今日香港,明日臺灣」,號召選民不能讓親中的國民黨候選人上台。

反觀國民黨的韓國瑜,主要是以經濟優先為論述主軸,並強調過去幾年綠營執政下,臺灣的經濟仍陷於困境,找不到出路。透過「庶民總統」的訴求,韓國瑜希望聯合那些近年來在經濟、政治上的弱勢選民,共同對抗傳統政治菁英所設定的發展框架。

至於柯文哲組台灣民眾黨所高舉的第三勢力路線,則是以治理為主軸,強調藍綠惡鬥下,不論藍綠都無法將台灣帶離困境。柯文哲試圖說服選民,統獨爭議是假議題,只有回到政府治理的基本面,才能幫臺灣的未來找到出路。

2019年9月,香港反送中衝突持續升級,示威者以汽油彈發動攻擊(AP)
2019年9月,香港反送中衝突持續升級,綠營也藉此操作「抗中牌」。(AP)

事實上,上述論點在過去大選時都曾被提及,只不過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下,透過不同的包裝呈現。每次選舉時的民意調查問民眾:國家最重要的議題是什麼?回答最多的永遠是經濟發展。但這不代表選民都是以政黨在經濟議題上的表現,做為投票的依據。相對地,真正能夠動員選民出來投票的,往往是恐懼牌或是認同牌。「亡國感」就是標準的恐懼牌,至於這樣的恐懼是否真的會發生(譬如臺灣和香港的可比性),或是要如何因應這樣的恐懼(譬如相對應的國防政策),其實綠營並沒有清楚的論述與規畫。

相對地,韓國瑜雖然高舉經濟發展做為議題主軸,但他的競選策略顯然都是以個人認同為核心—堅固的韓粉顯然不是因為韓國瑜特別會拼經濟而支持他,而是單純因為他是韓國瑜,所以支持他。韓國瑜做為特定族群「代言人」的角色鮮明,反而弱化了他成為跨族群領導人的可能性。也由於韓國瑜個人特質突出,相對地議題的重要性就減弱。事實上,臺灣未來的經濟該如何發展,目前為止韓國瑜的思惟似乎仍不脫過去國民黨的相關論述。

在這樣的格局下,總統大選議題的辯論空間勢必有限,情緒或情感面的選舉操作終將成為這次選舉的攻防重點。的確,透過情緒或情感面所激化出的動員能量,絕對比理性說道理來得大。換言之,強調理性說服的第三勢力要在藍綠「情緒勒索」的夾殺下突圍,著實不易。但相對地,倘若藍綠雙方旨在爭取過半數支持,則單靠感性訴求、穩定基本盤還是不夠的。爭取理性、中間選民的支持,終將是超越對手的關鍵。

*作者為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暨政治系副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