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上路!全台737所國中「生活科技」教師哪裡找?原來過去他們都跑去教⋯⋯

2019-09-09 08:40

? 人氣

過去九年一貫時代,生科教師全台可能只有1、2個缺,所以師範生除了生科外,會去修數學或理化等相近科目當第二專長。示意圖。(取自Pexels@pixabay/CC0)

過去九年一貫時代,生科教師全台可能只有1、2個缺,所以師範生除了生科外,會去修數學或理化等相近科目當第二專長。示意圖。(取自Pexels@pixabay/CC0)

開學第一周了!歷經風風雨雨的108課綱,隨著第一周過去,逐漸實裝上路,其中,國中新增的生活科技課,面對全國737間學校,日前屢傳招不到教師消息,對此的因應之道,教育界人士指出,過去九年一貫時代,生科教師全台可能只有1、2個缺,所以師範生除了生科外,會去修數學或理化等相近科目當第二專長,好考上教職,如今各校都有調查,校內哪些老師有生科證書,並讓他們回到生科領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08課綱於國中小新增「科技領域」,特別在國中是獨立學習領域,分為「生活科技」和「資訊科技」2種課程,然而,生科教師在暑假期間,屢有學校傳出招不到教師消息,便有部分學校反應,到了二招、三招仍找不到人,形成即便國教署(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大力補助教室經費、放寬教師員額限制,仍面臨缺人窘境。

生科「獨立」了卻招無人?國教署大力補助設備、開放教師員額

生活科技課的前身,可追溯至過去的工藝課,強調動手實作課程,而至九年一貫時代,曾與生物、物理、地科等合併為「自然與生活科技」,常見課程內容,包含簡單的電子電路,以及趣味的製作水火箭等,然而相較於是升學考科的自然課,生科課常成為考試制度下的犧牲者。桃園市建國國中生科教師陳韋邑便指出,強調手作的生科,跟偏向知識性的自然,以前合起來其實很衝突,且在升學主義下,像理化老師可能就會來反映,他課都上不完,還要花時間讓學生學手作?

108課綱在著重「素養導向」的方向下,生科如今獨立成為單獨領域,而國教署自107年度起,逐年補助各公立國中生科教室設備,以24班以下設置1間、25班以上增設1間,而後每增24班再增設1間為規模,至今年度已補助908間教室基本設備、178間教室擴充設備,預計至110年共將投入10.18億。

教室(示意圖/weisanjiang@pixabay)
國教署自107年度起,逐年補助各公立國中生科教室設備。僅示意圖。(資料照,取自weisanjiang@pixabay/CC0)

在教師方面,截至107學年,全台共有737所國中,師資是否足以支應,日前屢遭質疑,對此國教署國中小教育組組長武曉霞表示,教育部從4月初開始便追蹤各級學校,學校方面也有陸續開缺,教育部3年前便開始辦第二專長訓練、增能學分班等配套,107學年度則把教師員額,從每班2調高到2.2,目前各校已準備妥善,聘請專任教師者661校,共聘、巡迴或跨校支援97校,另外聘請外加業師則有45校。

生科教師很多都有第二專長!今年開缺59人盼他們「回到本科」

花蓮縣美崙國中校長孫台育指出,現有教師,其實很多都是有第二專長的教師,如美崙國中有一位健教體育老師,以前就修了相關課程,有生科牌照,另一位數學老師,以前其實也是生科老師轉任過來的,現在就轉回去教生科,過去國中都有工藝老師,後來變成自然與生科時,他們就去修第二專長,教自然或數學,如今科技領域又獨立出來,這些工藝老師再去補學分,就可以回來任教。

陳韋邑則以親身經驗指出,他有生科跟資訊的教師證,以前九年一貫時代,生科教師缺開很少,全台灣可能只開1、2個缺,所以師範生除了生科外,會去修相近的數學或理化當第二專長,好考上教職,如今各校教務處,都有調查校內哪些人有生科證書,並透過增能研習,讓他們可以回來教。

20190908-教師、老師、教育、師資。示意圖。(取自rawpixel@pixabay/CC0)
以前九年一貫時代,生科教師缺開很少,全台灣可能只開1、2個缺,所以師範生除了生科外,會去修相近的數學或理化當第二專長。示意圖。(取自rawpixel@pixabay/CC0)

今年包含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市、新竹市等7縣市,生科教師甄試共計開缺59人。陳韋邑對此表示,過去正常化教學的學校不多,獨立成單獨領域後,不只許多教師可以回到本科,且像教課、選書面的自主性也提高。

生科與資訊合併 培養學生「跨領域思考」

陳韋邑認為,生科現在跟資訊合併,兩者都有相似性質,資訊要求邏輯跟運算思維,生科的手作中,也要學習實際運作的方法,學生親自體驗的過程裡,印象會更深,他認為,這對技職教育也會有正面影響,某些層面來說,就是對學生做職業示範,學電子電路、簡單的木工,或畫簡單的設計圖,藉此讓學生思考有興趣的領域。

孫台育則指出,科技領域的重點,不是要帶小孩去電腦教室,或完成什麼作品,是要培養跨領域思考,他舉例如美崙的彈性課程是完成一本學校的手札,這要包含藝術、人文、自然、社會、科技領域,課程要不斷讓孩子知道,他可以做的是什麼,也對在地文化能夠了解,再結合手作的能力,最後成果就是這本手札,相信這樣孩子會比較有興趣。

20190908-繪圖、畫圖、製圖、設計圖。示意圖。(取自sweetlouise@pixabay/CC0)
生科的手作中,也要學習實際運作的方法。示意圖。(取自sweetlouise@pixabay/CC0)

孫台育認為,當孩子學到科技領域的基本知識後,再到彈性課程、校本課程的跨域課程時,各個領域就像車子的輪子,要合作才能把車子開動,就是要把孩子本來學會的東西, 運用起來後融合,各領域老師也會共備教案,其實在這些課程裡,已經沒辦法很細分是國文、數學領域,但這些知識早已在各個課程裡學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