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生化巨獸與併購套利

2016-09-22 06:50

? 人氣

德國拜耳集團併購孟山都。(Bayer AG)(美聯社)

德國拜耳集團併購孟山都。(Bayer AG)(美聯社)

歷經四個多月的談判,三度調升開價之後,美國基改種子與農藥大廠孟山都終於同意德國製藥化工大廠拜耳每股128美元,總價高達660億美元的現金收購要約。拜耳計劃透過發行190億美元的新股、可轉債與高達570億美元銀行貸款來支付收購對價。由於貸款金額龐大,拜耳宣稱已獲美國銀行、美林、滙豐、瑞士信貸、高盛、摩根大通等跨國金融機構承諾籌組放款,並將於收購完成後發行中長期的公司債券來置換收購聯貸。在拜耳與孟山都的層峰連袂向全球資本市場確認了這個消息之後,孟山都的股價卻仍然在100美元左右盤整,離128元差距很大,顯示投資人對此次收購案能否順利借帳非常懷疑,從而讓這個史無前例的超大收購案成為併購套利(merger arbitrage)投資策略中非常值得關注的實況案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拜耳128元的價格雖比拜耳於2016年五月正式提出收購要約時89元的股價高出44%,但並未比孟山都在2014年股價見頂時高出太多,也比一眾投資銀行分析員預估的135 – 150元的價格低。對像孟山都這樣一個擁有全球基改種子90%以上專利,年營收超過130億美元,自由現金流可超過20億美元的壟斷性高科技化工企業而言,在景氣好的時候拿翹抬價情有可原,但全球農產品行業在過去四年因產能過剩導致景氣持續低迷,不論是上游的種子、肥料、農業機械廠商,中游的大宗商品貿易商,乃至下游的零售商,營收利潤與股價均較景氣好時顯著收縮。在前景不佳時孟山都還能讓拜耳願意以高達16.5倍2017年預估EBITDA現金流的估值現金收購,策略佈局顯然高於財務回報考量。

從全球觀點來看,這個策略佈局的關鍵目標應該是持續增強市場力量的集中度。全球農產品種子與農藥產業基本上是由德國的拜耳與巴斯夫(BASF)、美國的孟山都、杜邦與陶氏化學、瑞士的先正達(Syngenta)寡頭壟斷的格局。前四大巨頭掌控了超過70%的市佔率,其中孟山都與拜耳在農業相關的營收結構上高度互補,合併後將顯著拉開與中化/先正達及杜邦/陶氏的差距,若再加計拜耳製藥本業的營收,有可能創造出一間總營收高達470億歐元的超級生化製藥巨獸。市場因此普遍預期這宗收購案將面臨在世界各地相當嚴格的反壟斷審查,拜耳亦可能必須出售部份業務以降低來自消費者保護團體以及反對跨國農化企業的政治壓力。

看衰派投資人認為,此次收購案成局機率基本上於丟銅板無異,拜耳為了娶親要下高額聘禮,將承擔鉅額負債,勢必影響其投資級別的信用。雖然大環境不好加速整併潮,巨頭們在景氣低迷的黑夜抱團苦撐待變,總會有熬到重現天光的時候,但究竟還要忍多久,沒人說得清。要是收購不成,拜耳與孟山都計劃透過整併來縮減的成本就降不下來,拜耳還要付出20億美元的分手費;就算得以收購成功,濫用高度集中的定價權也可能會壓抑種子與農藥用戶的需求,反而不利行業景氣復甦。拜耳近年來因為旗下農藥產品被認為是「殺蜂劑」而被環保團體指為破壞全球生態平衡的禍首之一,公關危機不斷,拜耳靠自阿斯匹靈起家的製藥本業仍能維持企業形象,偏偏選在這個節骨眼上與惡名昭彰的孟山都來一場「地獄之合」(an unholy matrimony made in hell),還信誓旦旦能搞定反壟斷監管機構。如此志在必得,肯定有深層戰略意圖。

圖示
 
圖示
(拜耳的營收結構:左圖為不含孟山都,右圖為包含孟山都。)

孟山都企業形象惡劣,早已不是新聞。創立於1901年的孟山都,是從食品添加劑起家,後來在1920年代開始生產硫酸與多氯聯苯(PCB),曾經一度壟斷全球PCB的市場,並因為掩蓋PCB毒性所造成的污染事件於纏訟多年後付出鉅額賠款。孟山都亦曾經是DDT殺蟲劑與戴奧辛的領先生產商,這些都是被認定為含有劇毒的化工物質。孟山都亦在二戰時負責為曼哈頓計畫生產核試爆所需要的「中子扳機」(internal neutron initiator)-- 即所謂的Dayton Project。也因為這層淵源,孟山都與美國軍方在冷戰時期一直合作緊密,其中包含在越戰時期從美國國防部獲得天價合約生產枯葉劑「橙劑」(Agent Orange),用以對越共實施大規模生化殲滅戰。孟山都生產的橙劑,混合了兩種特別毒且具高度致癌性的除草劑(2,4,5-T與2,4-D),對越南人民與農林地造成巨大毒害與後遺症,迄今仍未完全清理。

孟山都生產的橙劑在越戰時使用,迄今遺毒未清。
孟山都生產的橙劑在越戰時使用,迄今遺毒未清。

除此之外,孟山都在政商關係與媒體公關上運作綿密,也一直為環保人士、消費者保護團體與自由派記者質疑。打開孟山都的董事會名單以及高管任職歷史,可以清楚看到美國政府與民營機構間所謂的「旋轉門」制度可以如何被有心的大企業玩弄。孟山都亦曾透過收購Searle而成為被懷疑有高度健康風險的代糖主要生產商。Searle被收購時的CEO,是美國共和黨大鷹派,後來任小布希國防部長的倫斯婓爾德。孟山都也是乳牛生長激素(rBGH, rBST)的領先製造商。美國FDA在批准含有rBGH的酪農產品的過程上也一直因爲有替孟山都護航而飽受質疑。孟山都利用了推動rBGH產品批准的成功經驗,推動了基因改造種子與食品(GMO)在美國可以不受嚴格檢驗即可上市,即一般習稱的「實質相同準則」(substantial equivalence)。孟山都又利用美國專利法中的模糊地帶,為自己生產的基改種子主張專利,甚至以訴訟脅迫未購買孟山都基改種子的農場成為用戶。孟山都堅持,若A農場有買孟山都種子,但隔壁B農場沒買,可是因為自然授粉或是其他農夫不可抗力因素,導致A農場的作物在B農場上出現,則B農場侵權。這個不可思議的論點,居然能在美國法庭中成立,讓孟山都屢告屢勝,從而令孟山都在基改種子市場中享有領先地位。更誇張的是,因為孟山都販賣的除草劑與除蟲劑,需要農夫持續使用,可是因為這些武器級的藥劑太毒,所以必須在種子基因中設計好能抵抗其除草劑的機制,讓農夫買了孟山都種子還能放心噴灑孟山都農藥除雜草。同時,孟山都還會在種子內設計會釋出殺蟲劑的基因,讓害蟲一吃就會自爆。也難怪當孟山都屢屢宣稱自家基改產品線「安全無虞」之時,懷疑孟山都脅迫甚至買通科學家出具護航研究報告的撻伐之聲總是不絕於耳。相關的民間研究非常多,可以參考一部由法國紀錄片《The World According to Monsanto》衍生出來的著作,在此不贅。 

(美國網站 Geke.us針對孟山都政商關係所做的文氏圖,希拉蕊亦榜上有名。)
(美國網站 Geke.us針對孟山都政商關係所做的文氏圖,希拉蕊亦榜上有名。)

更深一層看,全球化工巨頭企業其實都有不光彩的過去。拜耳與巴斯夫原來是一間公司IG Farben,在二戰時為納粹生產屠殺猶太人的集中營毒氣室用的Zyklon B(其實也是殺蟲劑);杜邦原來是十九世紀時美國陸軍最大的火藥供應商,陶氏化學在越戰時為美軍生產燃燒彈與火焰槍用的凝固汽油彈(napalm),彼此之間分分合合,與上下游的關係看似競合,其實一直都有寡佔勾結的跡象。這次拜耳提出收購孟山都,非常可能是圖謀孟山都在大數據精準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上的策略資產:The Climate Corporation(TCC)。 

圖示
圖示

TCC原來是由兩名前谷歌員工創辦,本來是在利用搜集分析天氣大數據來協助保險公司販賣氣候保險,後來開始專精農業大數據分析,提供一系列關於輪耕、施肥、灑藥與投保的精準分析。孟山都於2013年以11億美元收購TCC之後,進一步發展成一個透過農地監測器與低軌衛星監測網結合的智能農場物聯網平台的樞紐。再考慮TCC在2015年向美國農機大廠John Deere購買Precision Planting,以及John Deere與日本農機大廠Kubota在無人耕耘機與無人牽引機的研發佈局,孟山都的基改種子若能結合最先進的遙測與人工智能技術,一個可編程的農業產銷體系完全有可能實現。在這樣的體系中,許多傳統上依賴人類農夫經驗判斷的耕作活動,都有可能被電腦程式以「系統優化」的藉口逐步取代,未來的農業將愈來愈像在遠方戰情室中看實況轉播,按鈕即可完成作業。

圖示
圖示

英國老牌帝國主義者Cecil Rhodes曾說:「帝國是一個麵包與奶油的問題,如果想避免內戰,必須成為帝國主義者。」Rhodes的邏輯,冷血而有力,基本上可以總結成五點:

  • 窮人比富人多,而且人數一直增加;
  • 食物無法餵飽所有窮人;
  • 如果窮人飢荒挨餓,就可能引發動亂與內戰;
  • 別的國家有足夠食物可以養活我國的窮人;
  • 帝國主義侵略就是民族求生存的合理政策;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全球高度集中的糧食產銷體系,不難發現的各式各樣的帝國遺緒。從生產到貿易,人類農業史其實就是一部與天鬥、與人鬥的戰爭史。農藥、基改、大數據精準農業,都是這個歷史進程的一部份。從用戶便利的角度來看,智能農業體系確實可能解決一個根本問題:地球人口不斷增加,但可耕地與有意願及能力務農的人卻不斷減少。如果年輕人都不願意用傳統方式耕田種地,人類農夫又有後繼無人之憂。如果資訊科技可以降低年輕人進入農業的門檻,或許是個解法,投資價值非常高。但許多實驗證據與市場行情也顯示,基改與農藥並非萬能,農夫的生計也不見得真能因為高科技而大幅改善,反而還可能淪為維持跨國生化企業利潤的電池。如果一個由「天擇」到「人擇」到「AI擇」的美麗新世界真正實現,人類恐怕將面臨一個生物多樣性大幅下降的「寂靜春天」。 絕種的生物喚不回來,破壞的土地難以挽救,用金融資本邏輯向自然發動「資訊戰」,究竟是為了談飽肚子,還是為了利潤賭明天?這樣的未來是否能夠用超額股東回報率來合理化?還是根本就不應該是選項?考慮到世界各國反基改食品與農作物的運動風起雲湧,針對智能農業大數據的質疑反對聲浪早晚升高。屆時跨國生化巨獸企業又將使出何種宣傳手段,拭目以待。

圖示
圖示

*作者為旅居香港的金融觀察家與專業投資人,源鉑資本(Kyber Capital)執行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