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假名「素養」,其實雲裳

2019-09-02 05:50

? 人氣

新課綱注重培育「核心素養」,取代了過去的「十項基本能力」。圖為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審議現場。(資料照,教育部提供)

新課綱注重培育「核心素養」,取代了過去的「十項基本能力」。圖為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審議現場。(資料照,教育部提供)

突然間,大家都在說「素養」;它成了個流行詞——教科書要有素養,試題要有素養,學生要有素養,當然教師更要有素養。補習班也已開始補習「素養」。但是教育當局、學界、家長,乃至每個普通人對這一語詞的了解是一樣的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4年提出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揭櫫「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之主軸。什麼是「核心素養」呢?說:「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核心素養」列有三大面向與標語式的九大項目:「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這一課程自2019學年開始實施。

另外,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為配合新課程,已在提倡「素養導向命題」,標舉三大方向:情境化、整合運用能力、跨領域或跨學科。具體而言,他們將命題分為兩大類,「基本題」與「情境題」——「基本題」是針對基本知識、概念、技能之評量題目,而「素養導向命題精進的主要目標為高品質的情境題」。新的命題方式將在2022年開始施行。

總之,教育當局新一波的「教改」又上路了。其大方向是減少知識與技能的比重,增加「高品質」的「素養」。陳義不能說不高!

李家同先生最近看了新《課綱》之後,接連寫了兩篇文字〈我沒有新課綱內所提的素養〉(6月25日)及〈教育政策混亂 弱化基本學問〉(8月13日),說:「我承認我是沒有素養的人,我也不相信任何教育部官員有這種素養。」「新課綱所提出的素養,使我感到非常困惑。既然感到困惑,我只能下一結論,我沒有這些素養。但我能接受挑戰,應付了科技的快速變化,奇怪也。」

問題來了:李家同先生在科技與文學兩領域都是佼佼者,他做過三所大學的校長,長期關心教育問題也親身實踐,關心臺灣的科技發展。他若「是沒有素養的人」,還有幾人有資格稱有「素養」?

 這就與「素養」一詞的意義有關了。在中文裡,「素」的意思是基本,「養」的意思是陶冶、薰陶,需要「養成」不可速成;「素養」就相當於一般人所說的「基本功」(basics)。什麼是「基本功」呢?最重要的當是德性、健康、國語文、算學及常識這些。李家同重視的是「基本學問」,包括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至於「當局版素養」呢?或說相當於襲取自歐美competencies,或說相當於誤解訛譯的literacies,或說是出於新創的「滾動圓輪」;總之,並非一般人所認知的素養。

綜觀教育當局這些年來推行的「教改」,總是「處心積慮」要一步步弱化學生的基本功,提倡那些打高空的「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能力等等。可是先賢早有明訓:「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在強調終身教育的時代,來日方長,在中、小學階段當然應該注重基本功的培養。若是新一代的學子基本功不好,能期望他解決什麼問題?創什麼新?還「系統思考」咧!

20190810-108新課綱解析座談會,師大附中教務主任洪逸文出席。(盧逸峰攝)
新課綱上路後爭議不斷。圖為108新課綱解析座談會,師大附中教務主任洪逸文出席。(資料照,盧逸峰攝)

預見將來還會面臨更大的問題:《十二年國教課綱》大幅減少了國文課等的必修科目,將來的「情境式命題」卻又強調學生要能閱讀文字一大堆的題目。試問,學生的國文程度如果不好,怎能看得懂題目?毋怪乎,坊間的強調「素養」的補習班應運而生了,他們即將「發大財」!利富害貧的疑慮、城鄉差距的弊害都隨之而來了。

2001年開始推動的「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十項基本能力」取代了「五育」,如今安在哉?2019年推行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九項核心素養」進一步取代了「十項基本能力」,預見將來會重蹈覆轍。原因無他,它不過是「國王身上的」一件漂亮雲裳!

【點教育】是由原《通識在線》的主筆群再次攜手合作,成立新的評論專欄。《通識在線》雜誌停刊後,不少讀者殷切期盼,希望能將《通識在線》關心通識教育的精神延續下去;然而,這股推動的力量也促使我們思考著,臺灣教育政策的混亂,已讓許多莘莘學子陷入無數名為「教育改革」的錯誤政策當中,亟需一個能說真話、清楚點出臺灣教育問題的指引者。

經過幾個月的審慎評估後,我們決定組成一個「通識再現」的團隊,取其諧音,意味著重生、再現風華之意,繼續再接再厲【點教育】。如同專欄名稱「點」字意涵,我們將針對各種教育制度與政策,指明關鍵問題所在,提出解決之道;另一方面在網路時代到處都在「點」,【點教育】三個字,用字活潑、精簡也容易加深讀者的印象。

我們與《風傳媒》合作設此專欄,與其他同屬性者較不同的是,每個議題都須經過團隊成員討論,並就執筆者文稿提出修改建議,審慎而嚴謹的重視每一篇文章。取材方面不局限通識教育,任何有關教育的議題都會納入探討,也會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執筆,共想對策。

我們期許在《通識在線》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對教育政策及實務深入評析,提出建言,進而提升臺灣教育的品質。

*作者為《通識再現》主筆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