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中專文:帶著中華文化進入殖民地的香港

2019-08-09 05:50

? 人氣

20190807-香港英華書院今貌。(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CC BY-SA 2.5)
香港英華書院今貌。(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CC BY-SA 2.5)

在十九世紀期間,這個法治自由港曾出版過十三種語文的刊物,包括歐洲文、亞洲文,甚至藏文刊物,中文報刊更不用說。在明治維新前,日本官方固定翻譯香港中外文報刊以作參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裡要說的是,成了殖民地之後,香港文化的主要成分,除了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其中一個亞系統嶺南或廣東文化之外,也有了西方文化,特別是英式殖民地文化。當然還小規模出現過其他地方的文化,如南洋文化。

到了一九二○年代,一個反諷現象在香港發生:殖民地政府竟主動提倡中國國學。

當時的中國大陸,經過了晚清的自強、變法、維新、君主立憲、革命,到民國的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五四運動,正在翻天覆地的批判傳統、引進西學──部分是通過香港、日本這些已經相對現代化的中介。香港本身也發生了省港工人大罷工等多次罷工事件。這時候殖民地政府卻想與前代的遺老遺少,聯手反對白話文,並提倡振興國粹、整理國故,好像在說:你們可以學殖民地宗主國的文化,也可以發揚中國固有文化,但你們不要去追隨摻和了西方文化的民國新文化。

魯迅一九二七在香港島的青年會的一次演講及其後在一篇『香港恭祝聖誕』的文章裡都對此加以諷刺:殖民地唱的是中國老調子

曾任《中國學生周報》社長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的陳特說:「五四運動從沒有到過廣東,尤其香港」。

自從一九二○年國民政府頒令使用白話文後,上海北京的報刊以至小說都少有使用文言文了,但是在香港,到了一九二九年,坊間的通俗言情小說、神怪小說以至色情小說仍普遍用文言文來撰寫。

現居香港的大陸學者黃子平做過總結:香港的「文言寫作未如內地一般受到新文藝毀滅性打擊」。黃子平並指出:香港文人的舊體文藝唱和之風延續到一九五○年代以後。

香港大學中文系創辦之初,也是請前朝太史秀才講經,要到一九三五年許地山及其繼任者陳寅恪等南來掌系後才有所改變。

我年輕時看香港的武俠小說或楊天成的色情小說,學到很多成語及文言文風,另外也能毫無障礙、很過癮的看高雄(三蘇)的「三及第」都市小說及趣怪評論。三及第者,文言、白話、廣東方言撈埋一碟之謂也。

直到今天,我的印象是香港人在書面語的寫作方面,文言文的痕跡仍明顯多過同代大陸人的寫作。文言句法、成語及三及第文體可說是香港人書寫時的集體無意識。

這裡想突出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在香港既沒有被殖民政府有系統地改造,也沒有經歷與大陸同程度的新文化運動及一九四九年前後由國家帶動的大力清洗。

後來因為市場的驅動、英語教育的普及、社會的勢利及年輕人旨趣的轉變,加上一直要到一九七三年中文才與英文並列為官方語言,中國傳統文化出現慢慢自然流失和被遮蔽,但那只是被遮蔽,不是被清洗──香港至今仍然是很西化也同時很傳統中國化的城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