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祖專欄:一山容二虎勢之所趨,從孫子兵法看中美兩強之爭

2019-07-28 06:20

? 人氣

美中衝突加劇,作者認為,雙方必須學著認識與尊重對方,激烈廝殺近乎相互毀滅。圖為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AP)

美中衝突加劇,作者認為,雙方必須學著認識與尊重對方,激烈廝殺近乎相互毀滅。圖為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AP)

引言:本文是續「人間正道是滄桑——從《孫子兵法》全勝思想看中華民族未來發展」的下半部分。將前一篇文章與本文聯合起來一起閱讀,更能理解文章的內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道勝者帝

全勝為兵法的極境,讓人心嚮往之,揆諸實際,卻不易實現。即以孫武本人而論,都沒有辦法做到,助吳滅楚之戰,殺戮甚慘,令人側目。人類爭鬥之心甚熾,積習深重,還得更下功夫疏導化解,文明發展才能上臻較好境遇。全勝仍然有勝有負,人間賽局不易有雙贏兩勝的結果,喊雙贏的通常都是較弱勢的一方,強者若有機會獨贏,為何會輕易放棄?由兵法推演,再印證中華文化特有的王道理想,還可慎重提出「道勝」的觀念。

道勝之道,即《始計第一》所稱「道、天、地、將、法」之道,孫子自釋:「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接著的七計中,又問:「主孰有道?」前文《形篇第三》稱「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而為能,修道就能保「稱生勝」之法。簡單說,「道」即指政治清明,福國利民,能得到大多數的民意支持與擁戴。一旦國家有事,百姓皆不離不棄,誓死追隨效命。

孫子兵法是兵書,也是領導統御之術。
孫子兵法是兵書,也是領導統御之術。

《孟子》一書屢稱王道,國家行仁心仁政,而為天下民心所歸往,即有道勝之意。周太王居邠,狄人侵擾不息,百姓深受戰亂之苦,太王棄邠遷於岐山之下,邠人從之者眾,遂立定爾後周朝興旺的基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是中外歷史永恆不變的法則。兵法以上下齊心同意為道,《謀攻第三》亦稱:「上下同欲者勝。」同意同欲,同心同德,正是王道殊勝之處。

孟子見梁襄王,王問天下如何才能安定?孟子回答「定於一」;又問「孰能一之」,孟子答「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再問「孰能與之」,孟子說「天下莫不與也」。天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沒有人真正喜歡戰爭,國家領袖若能和平解決國內國際的糾紛,天下人心都會歸往,這就是王道與霸道的區別。《禮記·禮運大同篇》以及孔子作《春秋》所標榜的太平盛世,都是王道理想的境界。

王道與霸道雖然境界不同,稱王可得有足以稱霸的實力,才能存亡繼絕,濟弱扶傾,才能威懾想稱霸的野心國家,而維持國際和平。這本是常識,但一般對此有迷思或誤解者還不少,仍需儘量駁正。

《易經》有同人、大有二卦,講述的正是禮運大同的王道理想,既然同樣為人,理應大家都有,人人皆有良知良能、天賦人權,必須予以尊重並善加引導發揮。「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同人之同、大有之大,合起來就是大同。《易經》經文在先,《禮記·禮運》在後,孔子的大同思想有其淵源。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易》中又有師、比二卦,勞師動眾、比附結盟,談的是軍事對抗與外交協商,其實就是列國爭霸之事,與同人、大有宣揚王道正好相反。《易》卦有排序的因果關係,師、比排在第七、第八,同人、大有則為十三、十四,明白顯示文明發展先霸而後王的次序。即便到了同人卦的時代,爻辭中還充滿了刀光劍影,大國以強大的武備壓制盜竊亂賊,使謀閉而不興,而維持國際秩序。因此至大有卦時,才呈現講信修睦的和平世景。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所謂的王道樂土,並非玄思空想的烏托邦,而有其循序漸進的實施程式。

春秋時代齊國首先稱霸,管仲輔佐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九合諸侯不以兵車,即有以霸而王的意味。《論語》中幾處學生質疑管仲不仁,孔子皆與駁正,肯定齊國霸業的成就,管仲在政爭後不私殉而相敵,體現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襟懷,對當時的華夏世界貢獻甚大。可惜功成名就之後,貪圖富貴享受,未能進一步推行王道,故而孔子又批判他:「管仲之器小哉!」

和平有終

同人、大有二卦之後,為謙卦,卦辭稱:「亨,君子有終。」「謙」字取義為「言之兼」,建言立說兼顧到各方利益及感受的平衡,為《易》中至善之卦。世界大同促成各民族和平共存,解決了人群的紛爭,謙卦更進一步調理人與天地自然及歷史文化的對待關係,尊天敬祖,謙和面對一切,必獲善終。謙卦解釋卦辭的《彖傳》中言及天地人鬼神,宇宙間各種有形無形的存在都福佑有謙德者。解釋卦象的《大象傳》則稱:「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裒」為引聚,聚多益寡,不斷創造各種富足的資源;「稱物平施」,再稱量比較,而謀均平合理的分配,實即均富之意。「稱物平施」之「稱」,與兵法「稱生勝」之「稱」同義,人類社會勿畸形發展,當以均衡勻稱為尚。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前述兵法全勝之精義,由全己全敵推至全天全地全人類,正合謙卦要旨。尊重各民族的歷史文化與宗教信仰,相當於謙《彖》中所言鬼神之意。《繫辭傳》稱:「謙以制禮。」富而好禮的國際社會為人心所向,大家禮尚往來,遂能化解爭端,長保國際和平。

《尚書·大禹謨》稱:「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自古以來被奉為至理名言。《韓詩外傳》記載周公告誡伯禽曰:「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

謙和受益,豐滿招損,《易》中又有豐卦,建立豐功偉業,強勢如日中天,《彖傳》中提出警惕:「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自驕自大,仗勢欺人,必遭天地人鬼神之誅滅,自遺其咎。豐之後為旅卦,失時失勢失位,霸權衰落,即為明證。豐卦六爻全變,則成渙卦,卦序亦緊接在後不遠,萬貫家財可能一朝散盡,威權赫赫的大國分崩離析,瓦解成好幾塊,冷戰結束,前蘇聯的命運堪為前車之鑒。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國族追求豐盛強大,理所當然,如何才可能永遠豐余、長盛不衰呢?豐的卦象為內離明、外震動,《彖傳》強調:「明以動,故豐。」外震代表富國強兵的硬實力,足以震懾諸邦;內離為文化底蘊,智慧光明的軟實力,軟硬兼備,均衡發展才成大國。均衡正是謙卦的精神,換句話說,秉持謙德以處豐大之境,不招損而獲益,就是長盛永豐的心法要訣。

《易》中又有升卦,象徵高度成長的情勢,升後接困卦,過度擴充易致泡沫化,榮景轉空,陷入資源匱乏的困局。經濟高速成長所面臨的瓶頸,今後當何去何從?亦須深思。升卦初爻為陰虛,象徵孔子《春秋》所稱的升平世;泰卦初爻為陽剛有實,即王道理想所寓的太平世。由升平進至太平,所缺待補強的是什麼?

一元複始,萬象更新,《易》中的複卦一陽奮起于五陰之下,恰好補實升卦基底之虛,而成三陽開泰之盛。振興華夏,必須深切體悟傳統文化中優異獨特的內涵,發揚核心的創造力,這是必行且唯一之路。

升卦即高速崛起之象,爻辭中的變化論證:和平崛起成本最低,圓善有終;戰爭崛起,究竟成空。古今多少盛衰成敗,興亡一念間。

華夏又一春

總結以上兵法與易理的分析,我們嘗試勾勒2012往後數十年中華民族的前途發展。

釣魚島的衝突對峙,中日交惡,原先繞過美元直接匯兌的擬議未必能行,美國獲利,而日本受傷最重,綜合國力恐怕更趨下滑。二戰罪責迄今未誠心道歉,由廣島、長崎以至去歲(2011)的福島核災,政客禍國殃民,令人歎惋!民國初,孫中山先生曾勸日本勿做西方霸道的鷹犬,當為東方王道的干城,此言至今猶真切不虛。中華民族的振興之途,對此東鄰恪須戒惕,因其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啊!釣魚島遲早必複歸中華,重要的是更長遠的國交謀劃。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攻城奪島是下下策。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當前的國際形勢,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幾無可能,美國雖視中國為威脅其霸權的頭號強敵,雙方必須學著認識與尊重對方,一山須容二虎已是大勢所趨。金融風暴、生態危機等人類共通的難題,任何單一國家都無力解決,促進合作還來不及,激烈廝殺近乎相互毀滅。往後軍事戰不可能,貨幣戰爭、經貿戰、外交戰,甚至文化戰爭則無日無之。中華經典及兵書戰策的深厚智慧,炎黃子孫真要好好深入鑽研,以期經世致用,在未來大鬥智的時代一顯身手。

*作者為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咸臨書院山長。本文節選自《夏學論集》(壹),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