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被代表」的基層民主

2016-08-06 06:00

? 人氣

在2010年以來,100多個鄉鎮市改制為區後,由原本的人民直選鄉鎮市公所長,改為上級指派區長,有多少的公共訴求,被代表以及被決定了。(取自維基百科)

在2010年以來,100多個鄉鎮市改制為區後,由原本的人民直選鄉鎮市公所長,改為上級指派區長,有多少的公共訴求,被代表以及被決定了。(取自維基百科)

「一種米養百種人」,都市居民與鄉村民眾,對於一個城市的未來,自然存有不同的政策想像。從梧棲港進入台中,首先接觸到的是「漁民」;到了潭子、豐原一帶為「農民」結構;進入山區的和平區更為「原住民」,所以光一個台中市至少就存在「三民」結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若再加上種族的因素,那情況會更複雜,以「新北市」為例,烏來區6197人中,有2794人為原住民;因其「原鄉」地位,依我國《地方制度法》規定,區長與區議員皆為人民直選產生,為自治的基層組織型態。但在同市的「樹林區」18萬4000人人口中,有6257人為原住民;樹林原住民人口比烏來多出2倍以上,但後者設有原住民區的自治,但前者卻不是,理由何在?

新北市行政區 烏來、樹林原住民人口數
烏來區設有原住民自治區,然而樹林區原住民人口遠多於烏來區,卻沒有設立原住民自治區。(取自維基百科)

若從都市化程度來看,新北市的板橋與坪林,兩個區都隸屬直轄市,前者車水馬龍,但後者為台灣北部的茶園重鎮,不僅地形與地貌不同、產業與人文景觀更難相比擬。而迥異的地方結構,他們需要穿同一套衣服嗎?都適用相同九課室的區公所體制來對應人民的生活所需嗎?

板橋
板橋是新北市的行政中心,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極為普遍。(取自維基百科)
(圖/坪林。白青長茶作坊@facebook)
坪林是台灣北部的茶園重鎮,主要經濟作物是文山包種茶。(資料照,取自白青長茶作坊@facebook)

自2010年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以來,計有121鄉鎮市改制為區公所體制,常謂之319鄉鎮市,已成歷史名詞。改制的地方,其預算約為原鄉鎮市時期的4分之1,公務組織員額大幅縮編,清潔隊員改隸市政府指揮統籌,遇有特別事務,無法就近辦理,往往要到直轄市市政府才有窗口人員承辦。

在1952年的日本東京都,當時東京都知事安井誠一郎,為統一事權,以利二戰之後重建東京的工作,遂結合政界力量修改《地方自治法》,都內23區本為民選區長的自治體型態,此後改為東京都廳的「內部單位」,區長改為非民選產生,區的職權僅限於10項任務。在戰後復興的同時,民權運動也燃起,要求區自治的呼聲與日俱增;而且,非民選的區長不敢做政治決定,當時曾發生垃圾大戰,垃圾掩埋場不知設在何處,而東京都知事根本不知基層民眾的政策訴求。最後,在一連串的區長直選運動後,於1974年再度恢復區長人民直選體制;從此,區的公共職權逐年增加,扮演公共服務遞送的重要任務。

東京行政區
東京23個行政區在二戰後為利重建東京的工作,由民選區長改為非民選區長,然因非民選區長不敢做政治責任,加上區自治的呼聲高漲,於1974年再度恢復區長人民直選體制,從此,區扮演公共服務遞送的重要任務。(取自維基百科)

台灣地狹人稠固然沒錯,但小小3萬6000平方公里,就有100座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過去台灣基層政治存有黑金也是事實,但此為廉能法治無法伸張之事,當然不能因噎廢食廢掉基層民主運作;在我國的中央與縣市層級的政治,亦有黑金政治情事,那這樣要廢掉我國整體的民主制度嗎?而在2010年以來,100多個鄉鎮市改制為區後,又有多少的公共訴求,被代表以及被決定了?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