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從數字看八年抗戰的「浴血」事實

2019-07-07 07:10

? 人氣

最糟糕的是這麼重大的傷亡率,造成各部隊平均缺員至少30%以上,但新兵的招募作業卻是困難重重。中華民國政府雖在1939年(民國28年)2月1日就已成立【軍政部兵役署】,來負責處理兵源的徵集作業。但因為當時抗日戰爭已經爆發,再加上戶政制度仍在初建時期,因此說是徵兵,倒還不如說是--是到處抓人來充數,以致出現各種弊端,衍生不少家庭悲劇。對執政當局及民心士氣打擊之深,由此可見,也為戰後中共建政鋪下了勝利的基礎。故總統蔣經國先生(1910~1988)曾經在江西負責過徵兵作業,他就曾親眼見過這樣的亂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看了幾處接兵站,大門有槍兵把守。壯丁關在裏面的黑房裏,窗子都釘死了,門上加鎖,大小便都在裏面。出來活動,用粗繩串連著,看來比囚犯還慘。

看了有的補充團的營房,都住在青磚大房子裏,門口有槍兵把守,像一座監牢。裏面的新兵雖然沒有鎖在黑房裏,但限制分班集中在營房裏,不准走動。很少出操,更不敢把槍彈發給士兵。當官的,軍械庫和軍需品都遠在另外的房子裏。只有等正規部隊來把兵接走,那就『交兵』大吉!」這樣的抓兵方式,死亡率自然相當的高。

曾經在抗戰時擔任美國《時代》周刊駐中國通訊記者的白修德(Theodore Harold White,1915~1986)在其與賈安娜(Annalee Jacoby)合著的《中國暴風雨(Thunder Out of China;原意為【中國的雷聲】)》一書中就寫著:「……進入軍隊,通常就是一種死刑--死在路上,死在徵兵過程中,死在野蠻的新兵訓練處及長途行軍中的人,要比進入軍中後死的人還多……」

在抗戰時擔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會長的蔣夢麟先生(1886~1964,曾任教育部長、北京大學校長),他在1941年7月時曾經寫了一份兵役狀況的視察報告給蔣介石,蔣夢麟的報告中就有一段關於抓兵的血淚記載:

「戰事起後數年中,據紅十字會醫生經驗,四壯丁中一逃一病一死,而合格入伍者,只四分之一,是為百分之二十五。以詢之統兵大員,咸謂大致如是。若以現在之例計之,恐不及百分之十矣。」據當年國民政府軍政部長兼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何應欽公佈的數字,抗戰八年全國實征壯丁約1,405萬人,照上面的比例來計算,抗戰壯丁被虐待致死與開小差的在350萬人以上。

而這些抓來的士兵,除了受到這些不人道的待遇外,平均素質、體格都相當低落,大多數都是不識字的農夫。各步兵作戰單位,不僅缺乏砲兵及交通運輸工具的支援--只靠兩雙腿走路,甚至連砲兵的大砲也都是靠人力來運輸(可以参考:張拓蕪所著之《代馬輸卒》系列書籍;而所謂「代馬輸卒」指的就是以人代馬拉砲)。最糟糕的是基層部隊極度缺乏醫藥繃帶,官兵不論階級,一旦作戰受傷幾乎就是宣告死亡。當時的美國駐華大使高斯(Clarence E.Gauss,1887~1960)就引用蔣夢麟的報告指出:「中國當時徵來(抓來)的兵當中,100人中只有10人身體及格;當有了飯吃,經過訓練之後,這100人中也只有22人可以打仗,因此中國當時最需要的,第一是糧食、第二是醫藥、第三是領導、第四是武器裝備。」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34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