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共產中國的司法,一個美麗新世界

2019-06-19 05:40

? 人氣

香港的反送中抗爭成功擋下《逃犯條例》修正。(美聯社)

香港的反送中抗爭成功擋下《逃犯條例》修正。(美聯社)

去年10月,中國政府召開第13屆全國人大常委會[1],在其中一場會議表決中,毫無意外地,以全票贊成通過了《刑事訴訟法》的修正草案。此案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修改即為「缺席審判制度」——允許法庭對某些特定罪行的被告人提起公訴,並在缺席的情況下進行審判。而這些特定罪行,攤開來看竟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貪汙賄絡犯罪」等等的口袋罪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聯邦刑事訴訟規則》雖也包含「缺席審判」制度[2],但其法條詳細列舉被告人無需出庭的規定:除了糾正原審判決、只涉及量刑的審判外,涉嫌輕罪的案件,若經過被告人書面同意也可以在被告人缺席的情況下進行傳訊和答辯。這個在歐美法律體系中極為罕見的、侵犯被告人權利的制度,能夠被明文專章記載在法條中,和諧共存於隔空定重罪且充滿著中國共產黨特色的司法,也唯有在這個不會有反對的美麗國度才能實現。

緊接著此法修正案通過後不到半年,在鳥籠普選下由中國操縱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保安局局長李家超,開始大張旗鼓剪開《逃犯條例》的破洞,全力步上中國司法全面掌控、化解一國兩制的最後一哩路。檢視當局所有政治宣傳的套路皆一致相同——《逃犯條例》以港人台灣殺人案作為號召,法定程序不符合現實效益為由展開論述[3];似曾相識的便是《刑事訴訟法》之「缺席審判程序」以反貪官出逃作為號召,情況緊急的案件必須即時審判為由進行宣傳。完全可以想像的是,當被行政權操弄的香港立法會,拱手送出《逃犯條例》,將司法權接軌上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時,香港原先為了政府權力互相制衡而保有的三權分立架構已然遭到絕對的破壞,轉變成僅有當局行政凌駕所有權力之上的極權政府。

再回到《逃犯條例》立法時的脈絡來看[4],當初的意旨即是因為港府認定中國政府司法權的不獨立以及審判程序的不透明,而刻意排除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可的逃犯。如今主權移交已近20年,我們卻無從看到任何中國法治的進步,反而是不斷倒退——劉曉波顛覆國家[5]、林榮基被迫失蹤[6]、就連進行耽美同人文寫作,筆名深海的寫手唐心[7],都僅因向出版社供稿而被冠上了「非法經營」的口袋罪行,更遑論偵查過程中的各種惡意舉報和選擇性執法。6月11日紐西蘭高等法院的一宗判決直接以「有系統性地的苛待被告及囚犯」和「迫供所得證據」駁回中國對其司法部引渡嫌疑人的要求(金京燁案)[8]。在中國,難以面對獨立的司法審裁已是國際認證,當刑法變成國家維穩治世的武器,還能期待對於政府對於權力和舉報制度的濫用能有多少的限縮?

此外,習近平於去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上的談話就相當清楚的指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高效的法治實施及嚴密的法治監督」、「決不能走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路」[9];這些高調的宣示搭配「合法」進行監督的網絡安全法,更凸顯了今年一月因為使用VPN「翻牆」而受到警告與行政處罰的廣東市民案件合理的荒謬[10]——國家的眼睛無所不在,網絡長城的建立不是在阻擋外侮,而是在監視牆內的一舉一動。訊息接收單一化,言論的自由邊線被一份定義好的名單界定著,從此我們不需要煩惱自己需要說什麼,因為所有的選項已經釐清。

「烏托邦似乎比我們過去所想像的更容易達到了。」

人們總是期待著救世主,期待著英雄,期待著一個主導公平正義的萬能機器來替天行道,維護著壓抑和忽略建構出的美好幻想國度。身在國外,時常開始與中國留學生們交流的話語中,總不時流竄出「國內還是挺好的」、「中國的大城市進步多了」如此之美妙宣言。好像這個充滿著標語、口號、和民族主義的巨大王國會是所有中華人民的最後歸宿。這個滑坡推論被一層美豔的糖衣包裹著,即食甜心,外頭有人想著賺錢與發財蜂擁而入,裡頭也有人帶著既得利益的波浪洶湧而出。就像所有反烏托邦小說裡都會出現的美麗世界一般,也總是會有反骨的人渴望著少一點的完美,多一點的自由。如果這樣子的反骨還在我們心中存在著——只要有些微的火苗存著就好——也許面對極權來臨的那天,還能煽動出那麼一些反抗的能量:共產黨對香港下重手,台灣人在看;下輕手,中國人在看。

參考資料

  1. 中國新增「缺席審判」制度 3類被告人未到場仍可「開庭審判」
  2. 美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特点
  3. 為何要修例?
  4. 嚴防一個中國的魔爪:為何你該反對香港逃犯條例修法?
  5. 劉曉波
  6. 林榮基
  7. 深海案
  8. 法夢:紐西蘭上訴庭判決指,中國有系統性的苛待被告和囚犯情況
  9.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10. 中国VPN用户被罚 “翻墙”怎么会违法

*作者為在紐約工作的軟體工程師、自由撰稿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