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下 綠建築的新思考

2016-06-09 20:00
Lipsky + Rollet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法國Grenoble國立高等建築學院教授 帕斯卡‧侯列。(攝影者.李明宜)
Lipsky + Rollet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法國Grenoble國立高等建築學院教授 帕斯卡‧侯列。(攝影者.李明宜)

面對極端氣候,能兼顧節能及低污染的綠建築(Green Architecture)近年成了熱門話題。台灣公私建案都以獲頒「綠建築標章」視為友善環境的證明,其實,類似觀念在原住民部落早有先例:運用板岩和木材打造的石板屋,除了原料可100%回歸大地,還能在山區多變氣候中保持室內冬暖夏涼,這種古老智慧讓鑽研綠建築領域的法國建築師帕斯卡‧侯列(Pascal Rollet)也讚歎不已,並提出綠建築的選材唯有多方嘗試,才能面對接踵而來的氣候挑戰。

去年底落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1)是最多國際領袖同台參與的一屆,195個締約國一致同意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兩度之內,乍看微不足道的數字,將連帶牽動極端氣候出現的頻率。做為COP21圓桌會議主辦人之一的侯列在接受《alive》專訪時點出人類面臨的難題:「目前人們最有感的可能是氣候異常,去年夏天,巴黎一個禮拜內從攝氏22度飆升至30度!原本四季正常輪替約需時3個月,未來卻可能短短一個月內就產生劇變。」

他認為,正視極端氣候的用意並非恫嚇大眾,反而能乘機了解綠建築因應氣候變遷的潛力,藉由創新工法維持居住環境的舒適,「我們想展示『做得到』的實例,以希望取代恐懼。」侯列把綠建築的重點放在:從建材發揮創意。而年輕時一次海外駐點的經驗,成為他職業生涯的重要啟蒙。「那次,我前往鄰近馬達加斯加的法屬領地馬約特(Mayotte),任務是興建醫院、學校等民生設施,島上的建材沒有太多選擇,最初我們想從河邊取沙做成水泥,討論後發現這對當地生態會造成衝擊。原來,泥沙負責過濾河水,若挖光了將威脅到仰賴清澈水源的生物,最終我們嘗試就地取材,開採村莊旁的土丘做土磚。這次經驗給我很大震撼,建築的思考格局應該要更寬廣,落實和環境共存的可能。」

相較大都市的水泥叢林,綠建築的構造有更多彈性選擇,比方傳統土造建築能經由新技術融入現代居家,侯列曾在建案裡以土牆包覆管線,隨季節更迭灌注冷熱水循環取代冷暖氣,土牆也能吸收室內濕氣,大大提升居住舒適性。

綠建築的自然風潮,還吹進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台灣館,參展的國立交通大學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利用永豐餘開發的nPulp技術,回收農業廢棄秸稈,製成地板及磚塊供台灣館搭建,重量與傳統建材相比輕盈且硬度夠,領團的教授曾成德認為:建築師的工作不只有做設計,還應該想出對土地友善的建造方法。 (相關報導: 「綠建築允許10-15%爐渣」 建築師:用爐渣造屋是普遍現象 更多文章

為了讓綠建築推廣不至於口號多過行動,侯列在法國里昂市周邊成立一座「大工作坊」(Les Grands Ateliers),邀請建築、工程甚至美術系學生參與,蓋出模型實驗不同建材的可能性,累積經驗之餘也和建築界及當地政府交換意見。雖然綠建築尚處於醞釀中的新趨勢,但誠如2016年普立茲克獎得主Alejandro Aravena所言:我們應該在資源越來越缺乏的當下尋找可行之道,而非單單抱怨我們少了什麼。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機器人世紀大戰 台電子業最受惠
委內瑞拉經濟崩盤》有錢也買不到食物!女大生街頭翻拾垃圾「找吃的」
中國軍艦首度駛入釣魚台海域》日本召見大使抗議 中國:不接受說三道四!
澳洲研究:每天開車逾1小時 容易變肥還會…
黃國昌奪旗、林昶佐擊鼓 時代力量為龍舟賽暖身
涉中信弊案 國寶負責人朱國榮收押
槍響之後》巴布亞紐幾內亞法院禁止遊行罷課 學生堅不服從
「阿水精神」不滅!蔡英文弔祭全能名將古金水
台商返鄉設工廠 萬人連署反對憂污染屏東農地
網路實況主 打個「ㄎ」就有逾萬人氣
調離國健署職務 邱淑媞:長官要位置,就接受了
台東這個「鄰」頭尾差20公里 靠著包粽子團聚
一線車廠開發電動車 沒它動不了
友愛熊本 陳菊偕同賴清德明赴日考察
新加坡將禁止公務員用辦公室電腦上網
從23K到年薪500萬!這個台灣人,幫《冰與火之歌》奪艾美獎
政府節電這樣做 單日最高減少39萬瓩用電
《哈利波特》新作倫敦登場 觀眾直呼:舞台魔法效果太棒了!
禁藥風暴》莎拉波娃為何使用禁藥?ITF誤會她了嗎?
《不當黨產》若三讀通過 國民黨將這樣讓「公民覺醒」
《他們在島嶼寫作2》紀錄片星國登場 白先勇受邀演講
與阿嬤的約定 蔡英文連5年赴貢寮包粽
特拉維夫鬧區驚傳無差別槍擊 以色列總理:這是野蠻的恐怖攻擊!
端午連假雨聲伴 全台進入梅雨旺盛期
蔡英文:新政府不會讓人民在「缺電」和「核電」之間二選一
端午連假湧車潮 高速公路變龜速 最低時速20公里
機組停機加核二變數 台電8月供電再吃緊
BBC談端午》大江南北的粽子和背後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