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戰爭─英國電力事業私有化:《財團治國的年代》書摘(2)

2016-09-27 05:50

? 人氣

而這第一批核子反應爐確實充滿了實驗性質。福島核災以前,日本總共有四座不算特別可靠的現役ABWR。EPR則從未真正上線過。目前,中國正在興建兩座EPR,芬蘭一座,諾曼第的弗萊蒙城(Flamanville)也有一座。芬蘭和法國EPR的造價,至少會比原本的預算高兩倍。弗萊蒙的工期落後了五年,芬蘭電廠則落後九年。中國的反應爐預計在二0一五及二0一六年上線,比原定計畫遲了一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法國本身對EPR的熱情似乎冷卻了下來。歐蘭德希望將核電佔法國供電的比例,從百分之七十五降到百分之五十。EDF的前任執行長法蘭索瓦˙魯斯利(François Roussely)曾警告說,EPR的結構太過複雜,需要重新設計。他說電廠應該提供顧客一種更小、更簡單的反應爐,叫做ATMEA。前一年,EDF的新任執行長亨利•普羅里奥(Henri Proglio;原註:二0一四年十月下台,由冉貝納˙李維[Jean-Bernard Lévy]接任)曾嘲笑阿海琺意圖將EPR推向海外市場。「你知道有幾家公司的目錄上只有一項產品嗎?」他冷笑著說,「福特和他的T型車算是一家。但那是一百年前了,而且他確實懂得製造與銷售。」法國如今想在英國興建EPR。一般認為,這段話是普羅李奧在政治鬥爭激烈的法國產業世界玩的一次權力遊戲;然而,正是這個世界──一個不受英國選民控制的世界──在英國民眾身上套上了枷鎖。

英國預定的EPR投資,不免令人憂心忡忡地聯想到路軌公司災難性滅亡的前兆。這家民營企業不得不在二00一年重新收歸國有。正如第二章見到的,在路軌公司的個案中,政府也同樣允許全國所仰賴的民營網路投資於未受驗證的技術,不顧歐洲方面顯示技術尚未成熟的警訊。在李特查爾德和勞森展望的自由市場烏托邦中,這應該不成問題。他們認為國家計畫委員不懂人民的需求:民眾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企業家投資人力、物力供應市場所需,彼此競爭。如果供應的商品或服務不受青睞、毫無用處或過於昂貴,輸的是企業家,不是顧客。這種觀點沒有將民眾的行銷敏感度納入考量,不過,這是一種合理的原理原則,適用於餐館、汽車或家具;如果銀行能面對真正的競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然而,若將這種觀點套用到英國電力產業上,會出現兩個可怕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核能電廠並非餐館。如果我在鬧市開了一家咖啡館,結果倒店了,我的生計會出現問題,但是鎮民不會找不到地方喝咖啡。然而,如果國家電網公司預定在二0二0年以前供應13百萬瓩的核電,一旦跳票,國家將陷入危機。這無異於一個老笑話:如果你欠銀行一百英鎊,你就有麻煩了;如果你欠他們一百萬英鎊,那麼銀行就有麻煩了。如果冉貝納˙李維計畫在耶誕節以前遷入新居,屆時房子尚未就緒,李維就有麻煩了;如果冉貝納˙李維的新核子反應爐在二0二三年以前尚未就緒,全英國就有麻煩了。完工九成的風力發電廠可以有九成的運作能力;而完工九成的核能電廠,則是無用又累贅的廢物──一個價值一百六十億英鎊的廢物,如欣克利的案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