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貿易緊張升溫、關稅節節攀升的背景下,中國出口商正面臨沉重壓力。不少業者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上表示,美國訂單紛紛延遲甚至直接取消,展場氣氛籠罩著一股悲觀氛圍。
美國訂單大減!廣交會廠商哀鴻遍野
廣交會素有「中國外貿風向球」之稱,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貿易展會之一,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逾3萬家廠商齊聚,在如200個足球場大小的展館中展示最新產品。然而,面對來自美方的高額關稅,不少參展企業感受到出口前景急遽惡化。
路透社實地採訪指出,一家生產醫療器材的企業負責人李女士(Candice Li)透露,美方對部分中國產品加徵高達145%的關稅後,該公司針對美國市場的訂單「幾乎全數消失」。
另一家專注電子零件出口的康茂電子,其市場經理李先生也直言:「這事關生死,因為我們60%到70%的業務都是與美國客戶打交道,貨物出口不了,錢收不回來,形勢非常嚴峻。」
轉攻歐洲仍難填缺口
生產濾水器與智慧馬桶的深圳藍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銷售代表黃先生(Kobe Huang)指出,儘管近期歐洲市場銷售略有回溫,但美國市場幾近「全面停擺」,對業績造成重大衝擊。
美國一向是中國最大出口市場之一,每年出口總值超過4,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3兆元)。對許多中國企業而言,失去美國市場將直接打擊營運命脈,對中國這個仰賴龐大貿易順差支撐經濟成長的國家來說,更是一大警訊。
美商「憂價格波動」不打算下單
來自美國的Air Esscentials公司總裁Levy Spence雖在展場中瀏覽香味產品,但明言不打算立即下單,因為每天醒來,「我都感覺關稅不一樣。」他憂心表示,價格肯定會上漲,即使是美國本土採購的產品,許多原材料也是全球供應,「這不只是中國的問題」。
展會規模下滑 歐美買主減少
主辦單位透露,截至4月8日,本屆春季廣交會已有約17萬名海外買家完成註冊,明顯低於去年秋季的25.3萬人參與紀錄,特別是來自美國與歐洲的參觀者比例從上屆約兩成縮減至僅一成。
此次展會自4月15日持續至5月5日,根據中國官媒報導,上屆成交總額達250億美元(約新台幣8125億元)。然而在全球關稅壁壘升高與市場不確定性加劇的雙重壓力下,本屆表現能否維持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