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飯別剛煮好就吃!日醫師多做1步驟讓降血糖降下來,吃多也不容易復胖

2024-01-27 09:00

? 人氣

為何日本人愛吃白飯卻都很瘦?(示意圖/取自pakutaso)

為何日本人愛吃白飯卻都很瘦?(示意圖/取自pakutaso)

2013年,日本和食入選為聯合國無形文化遺產。其中一個原因是「具有足以支持健康飲食生活的均衡營養」,為全世界奠定了「日本和食有益健康」的印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另一方面,近年卻出現了「斷醣減肥」「戒碳水減肥」,鼓吹不吃米飯等碳水化合物,於是「包含很多致胖的碳水化合物」的印象,也與日本和食「健康」的印象一起成為大眾根深柢固的觀念。而且肥胖會引發各式各樣的疾病,因此可以說日本和食包含了兩種截然相反的印象。

在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印象影響下,日本和食有了重大的變化。即使都稱作「日本和食」,實際菜色也會隨著時代而大幅改變。

舉例來說,「國民營養調查」調查了日本人的蛋白質攝取量變化,指出近年來肉、魚等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一直多於豆類、豆腐和穀物的植物性蛋白質攝取量。

但是,這個傾向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如果往前追溯,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是在1979年,首度超越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在這之前,日本人攝取的植物性蛋白質都比較多。

再更往前追溯的話,1966年日本人對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是動物性蛋白質的將近兩倍;在戰後的1947年,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則是動物性蛋白質的3倍左右。當時,日本人都是從糙米、大麥、紫穗稗和小米等雜糧、豆腐和味噌等大豆食品攝取蛋白質。但這項調查證明了這些食品的攝取量正逐漸減少,這數十年來已轉變成以動物性蛋白質為主。

造成這種現象的背景—在於過去不像現在能隨意取得肉類和魚,也沒有長期保存的條件。每一百公克糙米所含的蛋白質量為6.8公克,比白米的3.5公克還多,但是遠比每100公克豬里肌肉所含的20.9公克蛋白質要少。以蛋白質含量來看,肉類的確更豐富。

但是,這並不是造成當時的日本人都骨瘦如柴的原因,他們只是用以穀物為主的碳水化合物來維持體能。

證據就是有一份報告指出,日本人的腸內菌裡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的細菌數量,比其他國家的人要多。這是早稻田大學服部正平教授團隊,在2016年的科學期刊《DNA Research》上發表的研究成果,研究分析了106人的腸內菌叢,與美國、法國、俄羅斯、中國等共計11國的國民腸內菌叢平均數據比較。

日本人數量最多的腸內菌是「布勞特氏菌」,雙歧桿菌的數量也比其他國家多。布勞特氏菌的特徵是專吃含有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纖維、抗性澱粉、難消化性寡糖,藉此生成有益我們身體的短鏈脂肪酸。

白飯要吃「冷飯」

碳水化合物是膳食纖維和醣類的合成物。白米是碾磨糙米、除去富含膳食纖維的米糠後製成,可以算是「醣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