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開啟中國跟東南亞的10年蜜月期:北京為東協帶來希望

2024-01-27 09:10

? 人氣

用馬克.伯格(Mark Berger)的說法,這場危機的導火線是「一場金融恐慌引發投資人信心與市場期待的一波急遽而且沒有必要的轉移,從而導致資金從這個地區迅速出走,造成貨幣崩盤」。在經過一番沉澱之後,到一九九八年的年底,人們將這場金融危機的原因歸納於三點:貪腐、任用親信與裙帶關係。這樣的說法簡單明瞭,就連外行人也一看就懂。姑且不論對錯如何,這是一般人記憶中造成一九九七到九八年亞洲金融危機的起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延伸閱讀:專訪泰國學者華冠咸》「等距外交」是泰國傳統路線 這原因讓中泰鐵路進展緩慢

本文的討論偏重於這場危機的戰略後果,以及危機對東南亞造成的衝擊。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這些理論上屬於國內事件的問題對亞太、東協、以及東協的對外關係造成的衝擊。如前文所述,這場危機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二日於泰國爆發。一開始一般認為不過是泰國的一次貨幣危機。但沒有人料到這場危機之火迅速蔓延,燒到泰國境外。到七月八日,馬來西亞中央銀行被迫干預,以保護「令吉」(ringgit,馬國貨幣)。到七月十一日,菲律賓將「披索」(peso,菲律賓貨幣)貶值,並向「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求助,印尼也忙著對抗有關「盧比」(rupiah,印尼貨幣)的投機買賣。到同年十月,危機已經漫燒到香港與南韓。

這場危機導致泰國與馬來西亞等兩個東南亞國家的領導層易主。在泰國,乃川(Chuan Leekpai)於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取代差瓦立.永猜裕(Chavalit Yongchaiyut)成為首相;在馬來西亞,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雖保住了首相大位,但由於在如何解決這場危機的問題上看法分歧,將他的副手、財政部長安華.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免職,並逐出「巫統」(UMNO,馬國執政黨)。安華是馬哈地的多年政治盟友,一般認為是馬哈地的接班人。但這場危機造成的最劇烈的政治事件,是印尼總統蘇哈托於一九九八年五月下台。蘇哈托早自一九六七年起就在印尼掌權。印尼是東協的主要台柱。一九九七年七月十一日起,印尼加大盧比的匯率波動區間,以對抗投機炒作,印尼經濟也隨之下滑。八月,印尼政府放棄盧比兌美元固定匯率。此舉導致盧比重挫,以及國際貨幣基金於一九九七年十月、一九九八年一月與二月的出手干預,造成國內動亂,終於迫使蘇哈托於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一日下台。事後回顧,後蘇哈托時代的印尼政治轉型雖說相當成功,楊榮文(George Yeo,當時擔任新加坡內閣部長)回顧說,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印尼舉國陷於分裂險境」,「能夠相對順暢的轉型邁入現代民主純屬意外」。印尼與馬來西亞的政治動亂,也影響到雅加達與吉隆坡與新加坡的關係。這場金融危機對富有的新加坡影響不大,有人認為—不論對或不對—新加坡沒有向它的陷於財政困境的鄰國伸出援手。也因此,賈亞庫馬在一九九七年八月四日說的那番話遭到打臉:亞洲金融危機顯示東協不是區域合作的真正範例。這場危機證明,東協會員國不僅不能在危機期間彼此互助,在極度緊繃情況下,潛伏會員國之間的緊張關係還會浮現。東協三個軸心成員—印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在危機期間的表現說明,「東協的貢獻主要在於避免會員國之間的衝突,而不在解決衝突」。東協的團結或許比實際狀況膚淺得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