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爾街上班是怎樣的體驗?分析師親身觀察:因為「一條領帶」被主管大罵

2023-07-24 09:40

? 人氣

在華爾街上班是怎樣的體驗?分(美聯社)

在華爾街上班是怎樣的體驗?分(美聯社)

1. 著裝守則

由於這裡是全世界資金流動量最大的地方,所以華爾街的文化相當保守。以保守的程度來說,我覺得現在跟80年代的華爾街比起來幾乎沒有改變,保守到令人窒息。時代的變化非常大,科技業主導著各種產業,年輕CEO所帶領的新創公司,堂堂正正占據了美國市場總市值的前幾名,他們所追求的創新與創意精神,開始改變著各種企業文化。但只有一個地方除外,就是華爾街。華爾街喜歡維持著軍事化的輩分文化與工作方式,從某方面來說,這裡完全沒有沒有任何通融空間,組織文化生硬且權威氛圍強烈,在這裡根本不可能表達什麼「自由」與「個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華爾街裡只存在3種顏色,黑色、灰色、藍色。如果你衣櫥裡面有其他顏色的衣服,就全部丟掉吧。」

一名跟我們從同校畢業的資深銀行家,請即將入職的我們吃午餐時,指著其中一位穿著粉紅色條紋襯衫的人這麼說道。果不其然,在華爾街工作的員工們,都像是從同一個模板印出來的一樣,打扮都如出一轍,甚至光看西裝的版型、顏色、皮鞋等衣著,就可以猜出他是不是銀行家。除此之外,每個人的髮絲都收得非常整齊,乾淨俐落地向後梳整,我想紐約髮膠的市場,應該都是靠華爾街銀行家在支撐的吧。

基於這獨特的著裝守則,也有很多因華爾街投資銀行挑三揀四而發生的小插曲。當年我還在JP摩根擔任一位輔助分析師的約聘實習員工,距離早會只剩下15分鐘,一位分析師在走廊上被經理訓斥著。當時我正逐一確認會議上要用的資料是否都有列印出來,我很好奇到底發生了什麼,便拿著一堆資料,故意經過走廊。

延伸閱讀:蔡明欽觀點:矽谷銀行末日啟示錄─破繭而出的金融業企業文化

了解之下,才知道原來那位分析師,「身為區區一個分析師」,竟然在法式反折袖(French cuff)襯衫上,戴上了過於昂貴的袖扣(cuff link)和領帶(我印象中好像是愛馬仕的領帶)。經理訓斥他,為什麼在主管級MD與會的場合上,穿著如此不符分析師職別的衣著。當時我想著:「如果是對時尚有點興趣,而且經濟也夠寬裕,這麼穿也是情有可原吧。」這事我從常理上根本無法理解,但總而言之,在投資銀行的世界裡,這種穿著不被允許(基本上不能穿得比上司更帥氣或更貴氣)。領帶還可以跟其他同事借,但問題在於襯衫不行。由於我多管閒事,沒事經過了那條走廊,被那位分析師逮個正著,突然收到了要替他跑腿買衣服的重大任務。他拜託我到附近的男裝賣場,用最快的速度買到符合他尺碼的「普通襯衫」,並在10分鐘內回來。他說他的尺碼是16-34-35,接著就給了我一疊現金,要求我快點行動。我這輩子第一次聽到男性襯衫的尺碼,心裡無謂地想著:「喔……男裝的尺寸原來這麼公式化?用3個數字就能解決了嗎?如果女生的套裝也可以這麼公式化就好了。」但我沒有時間再多想了,我使盡全力跑到公司附近一家精品店,拿了件襯衫,在12分鐘內回到了公司。離會議時間還有3分鐘,我以為我成功回來,會獲得稱讚,沒想到分析師竟然生著氣說我遲到了2分鐘,接著慌慌張張換上襯衫進到會議室。「把人當狗使喚欸!竟然連一句辛苦了都不說……」我心情實在太差,就拿著買襯衫剩下的錢去買了咖啡和餅乾。反正對一位可以買得起愛馬仕和Dunhill袖扣的分析師而言,1萬塊的零錢應該算不上是錢吧。

2.人文學素養

華頓商學院的教育,有非常濃厚的職業訓練色彩(畢竟連學校的外號都是「華爾街軍校」了),學生們可以用非常實用的學問與實戰技巧進入金融圈,所以非常受到歡迎,這裡每年培養出在華爾街任職的畢業生數量非常之多,但相對來說,學生是在鮮少接觸人文學的情況下畢業的。雖然我對要進入金融圈的職涯目標從沒動搖過,但另一方面我也很渴望學習人文學。所以當我工作一段時間,打算回歸校園稍作休息時,我到了耶魯大學的碩士學程深造,實現了我一直以來壓抑在內心的人文學夢想。大學時期,為了讀經濟、管理與累積實務知識,不得不把人文教育(liberal arts)先擺在一旁,經過了好一段時間,才又重拾這方面的教育。

大部分情況下,大家都會走上相反的跑道,大學時期接受人文教育的學生,日後會選擇到商學院進修,積累實務知識,為就業做準備。但是我認為,我選擇的順序非常有效果。有了幾年社會經驗後再接觸到人文學,反而感覺更加珍貴,而且也更有底蘊和從容,可以理解人文學的意義。我還能夠盡情享受著當初為了提早畢業而錯過的校園生活,盡情學習哲學、英語文學和政治理論,在耶魯的那段時間,對我來說簡直如夢一場。我甚至擔任助教,指導了幾堂課程,碩士論文還以尼采的《道德譜系學》(The Genealogy of Morals)解釋了股票市場的機制。我相信學習人文學,累積知識素養,就是了解「人」的基礎,而且我認為對於考慮在華爾街發展職涯的人,這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教育。總歸來說,市場的運作不就來自於「人」與「情緒」嗎?廣範圍的知識與由此而來的洞察力,是很重要的。

有趣的是,在華爾街社交時,其中一個在無意識間向對方灌輸「與這個人聊天很有趣」、吸引對方注意力的策略,就是完全不談論商務,只聊人文社會與文化方面的知識和經驗。這真的很搞笑。這些被綁在無情數字波動裡的人們,在社交的時候竟然會非常在意人文學的素養,互相競爭誰的興趣與素養更高尚。

3.大方

我的個性比較大方,常為了身邊的人花錢。我不喜歡AA制,即便我已經打算回家用泡麵填飽肚子,但如果不小心在路上遇到熟人,我都還是會請客。假如對方年紀比我小或是比我資淺,那就更不用說了,甚至於連年紀比我大、年薪也比我高的人,一般情況下我都還是會請。我希望當有人問起我這個人的時候,對方可以記得我是一個「大方(generous)的人」,我認為這是賦予一個人最棒的讚美。說來真是諷刺,在工作上,我要盡可能用「最便宜」的價格買進資產,用最高的價格出售來實現獲利,甚至會跟經紀商發生爭執,就只為了把交易手續費調降1美分(10塊韓元、3角新臺幣)。企業分析的時候,我必須要徹底調查過與費用有關的財務狀況,也對管理層拿到的獎金反應非常敏感,這樣的我,所追求的人格竟然是大方的人啊。

作者介紹:紐約居民

本名Hyun Hong(홍현),前華爾街對沖基金分析師和交易員,Fintech新創Project Pluto, Inc.共同創辦人暨CEO。

大學就讀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經濟學系,以兩年半時間提前畢業,二十一歲入職全球管理戰略諮詢公司麥肯錫。曾任職於JP摩根和花旗集團M&A部門,後於全球不動產私募股權基金Northwood(隸屬Blackstone Real Estate Fund),擔任對沖基金分析師和多空策略交易員,在華爾街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

因對教育活動感興趣,取得耶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每年夏天為摩根士丹利等華爾街投資銀行員工講授企業分析和財務建模。

2020年開始以「普及金融知識」為目標,經營面向韓國個人投資者的美股YouTube頻道「紐約居民」,現有30萬人訂閱。

2022年創辦Project Pluto, Inc.,致力於為美股投資人提供優質財經內容與投資服務。另著有《頂尖操盤手的美股攻略大全》(뉴욕주민의 진짜 미국식 주식투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舟文化《華爾街交易員的投資解答:金融風暴後的華爾街十年見聞,在原始赤裸的競爭中,看見投資最重要的事》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