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散戶照著分析師報告買股卻慘賠?資深法人交易員點出3關鍵:這樣用才對!

2022-05-22 10:00

? 人氣

分析師的報告應該用來選擇想要投資的公司,而不是當作買進股票的依據(資料照/顏麟宇攝)

分析師的報告應該用來選擇想要投資的公司,而不是當作買進股票的依據(資料照/顏麟宇攝)

「外資看好台積電,分析師預估股價上看千元」、「蘋果明年Q1業績估增2成,分析師看好股價後勢」……財經新聞頻頻出現類似報導,但股價的預估數字有時卻高到讓人有點懷疑,而且事後來看,這些報告無論說得再怎麼繪聲繪影,但日後走勢卻未必能如他們的推斷。究竟,散戶真的可以靠這些分析師報告來買股嗎?擁有超過25年資歷的法人交易員大方揭密箇中原因,還要告訴你:原來分析師報告應該這樣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投資人如果常看各家證券公司公布的企業分析報告,可能多少懷疑過他們提出的目標股票,包括他們所提出,與現行股價相比,高得離譜的目標股價,以及當股價上漲時,目標股價還會持續上調。但另一方面,當股價下跌時,初期他們還是會維持原本的目標股價,直到股價大跌,甚至到大家覺得已經低到不能再低,才慢半拍的將目標股價下調,這種情況也頻繁發生。那麼,如果依據這樣的企業分析報告投資的話,報酬率和勝率會是多少呢?

通常企業分析報告會顯示 12 個月的遠期目標股價,意指現在起 12個月以內,如果企業的事業發展能夠按部就班執行且達成預期業績,則目標股價就會達成分析內容所示價格。有些企業如果被評斷業績不好或沒有成長,那麼投資法人後續將不會回補。如果對特定個股開始回補並給予目標股價,代表該企業被認定將有所成長,並且業績會變好。這樣一來,目標股價肯定會比現在更高。果真如此,分析報告的核心就在於「是否正確分析了企業的成長性」、「這家企業是否如報告內容所言,在成長的同時也達成了業績?」

由於投資是參照報告內容來進行,因此成敗取決於分析師的實力。分析師可分成專門分析各家企業,或者專精於經濟、匯率等世界宏觀環境兩種類型,而本篇章談及的是分析企業的分析師。他們所做的這些報告並不是針對散戶,而是旨在提供給法人,並會事先透過講座來說明。如果分析資料無誤,未來企業業績和股價依照預期上漲,那麼分析師的身價也會隨之水漲船高。

負責分析某家企業的分析師,會比市場上的任何人都更了解該企業和所屬產業。舉例來說,負責分析電子業的分析師,通常是三星電子或 LG 電子出身,負責生技製藥業的分析師通常來自生技製藥的財務或公關部門。當然,也有很多分析師是在擔任一般職員時,就開始接受證券公司研究中心分析訓練。無論是哪種背景,分析師都會有自己負責的板塊,且集中分析該板塊所屬公司。負責化工業的分析師多年來就像回自己家一樣,不斷的拜訪韓國大部分的化工企業,藉以調查那些公司的現在和未來。據此,即使有些人會貶低他們,但終究沒有市場參與者能比他們更了解那些公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