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夢想 vs 追隨機會

2024-05-17 16:46

? 人氣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在學校畢業並進入職場的時候,相信大家會聽到許多激勵人心的語言,例如「追隨你的夢想」和「認識你的價值」這樣的畢業典禮勵志口號。近日《華爾街日報》剛好有一篇邦妮.漢默(Bonnie Hammer)的專文:‘Follow Your Dreams’ and Other Terrible Career Advice (「追隨你的夢想」及其他糟糕的職涯建議),覺得值得編譯給更多人賞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華爾街日報》原文:‘Follow Your Dreams’ and Other Terrible Career Advice

我們我們在 5 月 19 日的 Two Money Lovers Podcast EP61中,特別獻給在職場上感到迷茫的夥伴,試圖從經濟學上「邊際生產收益」(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MRP)來解析。

邊際生產收益是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 MR)乘以邊際產出(Marginal Product, MP)。許多年輕人往往很重視邊際產出的價值,即他們自身的工作能力;同時,卻低估了邊際收益的重要性,即對現實市場需要的觀察力。

該文一開始即清楚表明:自 1974 年以來,作者在娛樂業的很多方面工作過,從底層的製作助理到 NBC 的高層。她同意今天職場確實存在問題,但認為許多管理專家找錯了問題的根源。真正的問題是,我們許多人被告知了太多關於工作成功的謊言,而不是足夠的真相。灌輸給年輕人的光鮮亮麗的格言,比如「追隨你的夢想」和「知道你的價值」,在職場上事實上並不太起作用。

通過製作高品質節目的經驗,作者學會了要重視每個對節目成功負有責任的部門,而不僅僅是那些看起來更引人注目的部門。當她晉升到管理層並最終負責多個有線電視頻道時,她的經驗—許多並非原先想要的—使她比那些經驗較為單一的同事更有準備。是的,我們都從目標和夢想中受益,但關鍵是知道擁有夢想和被夢想所擁有之間的區別。追隨機會更可能引導我們獲得新的技能、建立連接和拓展人脈。

如果你希望在工作中讓別人關心你,那麼你首先要關心他們。讓你的意見被人聽取的最佳方式,是通過你的行動和成就來證明你值得被聽取。回顧過去,作者能夠一路晉升到頂層,原因之一是她從非常基層的地方開始。這個起點不僅讓她有機會真正了解電視和娛樂世界,還讓她對那些現在做她曾經做過的工作的同事們,有了真正的同理心和感激之情。

年輕人應謹慎評估自身的投入,確保這些投入在提高自身價值方面是有效的。不僅要追求技能的廣度,還應該注重深度,這樣能夠讓雇主看見年輕人的經濟租(Economic Rent),進而提高在談判中的優勢。

洛杉磯道奇(Los Angeles Dodgers)與大谷翔平(Shohei Ohtani)簽署了一份引人注目的 10 年 7 億美元合約,創下體壇史上最大合約紀錄,這似乎又告訴年輕人努力不懈追隨夢想的重要!(相關文章:什麼是折現率?大谷翔平和洛杉磯道奇簽署的合約價值多少?

事實上通過靈活追隨夢想,調整自己的投入來增加對資方或主管的價值,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方向。但是通過大谷翔平的例子,他的堅持不懈似乎是追隨夢想的激勵人心故事。經濟學上,所謂要素需求的內涵,邊際生產收益告訴我們什麼?追隨夢想 vs 追隨機會兩者會有衝突嗎?我們又有能從中學到什麼呢?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Two Money Lovers撰寫,現在訂閱:風傳媒VVIP合作推薦專案,除了以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還有優惠好禮大加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