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權基金怎麼賺錢?有一招很骯髒:自己能大賺,卻害被投資的公司破產

2023-07-17 12:40

? 人氣

延伸閱讀:私募股權怎麼賺錢?單單投資的獲利有限,加入債務能賺取大量報酬

私募投資經理人人掌握了大量的資金,這使他們面臨來自各方的百般責難─員工、工會、高層以及政治家─投資經理人人在直面良心時,也對此供認不諱。如此有利可圖的生意和巨額財富,實在讓整個世界對之起疑。當行業逐漸趨向成熟,超常的管理費和績效獎金還有商業模式,越來越讓業內人士百口莫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收入主要是指交易費用和監管費用,兩類費用均採用了模棱兩可的描述。前者是指 PE 基金在交易發生時向企業徵收的費用;後者通常是指 PE 基金向企業提供諮詢顧問的費用。這種作法激怒了投資者,因為投資經理人人在徵收費用時並未通知他們或者與其分享。機構有限合夥人協會( ILPA)在 2010 年和 2011 年提出的《私募股權投資原則》(簡稱《原則》)旨在幫助投資者,特別是在各種費用上)維護自身權益。根據 2011 年初發布的第 2 版《原則》,「透過過度管理、交易或者徵收其他費用來獲取財富⋯⋯降低了利益一致性」。 《原則》要求這類收入應該計入基金帳戶,而不是直接由投資經理人獲得。這樣一來,如果投資經理人堅持向企業徵收費用,他們只能獲得之前金額的 20%,而其餘的 80% 將歸有限合夥人所有。

2011 年年底,研究機構 Preqin 和律師事務所 Dechert 聯合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增加監督和批評對抑制 PE 基金收取費用的實際效用不大。研究人員透過對多年以來的相關交易進行資料整理,結果發現,交易費用和監管費用在金融危機期間呈下降趨勢,但是在經濟恢復中又大肆上升。另外,在接受調查的 72 家私募股權基金中,約 20% 的受訪者表示徵收得來的大部分甚至全部費用都流入了投資經理人人的荷包。

在投資經理人人購入或者賣出企業之前,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可以透過黑箱交易將錢匯給投資經理人。股息資本重組(dividend recap)類似於二次抵押(second mortgage),在大部分情況下只是潛在性違約。當一個家庭選擇了二次抵押,有時候是無奈之舉;那可能是唯一能夠支付大學學費或醫療費用的方式;不過,也有可能只是為了一輛新車、一臺平面電視或者一次奢侈的度假。

無論是哪種原因,二次抵押代表了更多的債務。運用同樣的原理,併購基金透過股息資本重組,來改變資產負債表(資產重組)以創造大額支出(股息)。當所有人都在談論利益一致的理想時,現實終於觸礁了。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者通常對於股息資本重組的帳面價值欣喜若狂,畢竟這是利潤分配的一種方式。而投資經理人人更是暗自竊喜:樂觀估算,他們離收獲績效獎金更近一步;悲觀而言,即使退出專案遙遙無期,但有 20% 的股息已直接歸入囊中。總之,到目前為止,都還不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