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權基金怎麼賺錢?有一招很骯髒:自己能大賺,卻害被投資的公司破產

2023-07-17 12:40

? 人氣

那麼被收購的企業呢?被迫背負了一筆新巨債。因此,需要從招聘新員工、擴張業務,以及開設新工廠計畫中挪更多資金至還清債務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過更深入的思考就會發現,私募股權基金往往可以在收回初始投資之後,透過股息資本重組繼續控制企業。雖然以賭場為類比,頗有挑釁之嫌且不夠充分,但用來描述私募股權投資卻再恰當不過了。在半圓形的 21 點牌桌旁,大亨們剛剛贏了幾手。他們可以收回本金,用賺得的部分繼續下注;接下來就可以放手一搏,反正輸贏通吃。

來自康乃狄克州的肯尼斯.海克爾( Kenneth Hackel)專門向機構投資者提供專業諮詢,他對股息資本重組持反對意見。在他看來,股息資本重組導致更多的現金用於債務償還,而不是業務提升。「全部歸咎於貪婪,」他說:「這樣做對改善企業經營毫無用處。」

2010 年年底,富比世網站( Forbes.com)刊登了一篇海克爾的文章。文中提到:「透過資產槓桿化來修改資產負債表並沒有帶來任何報酬,相反,投資者和員工的利益受到了更大損害。缺乏研發職務、機械設備、科學技術以及帶來產出的工廠,等於將價值百億的支票丟進了馬桶。」

私募股權經理當然會反對與股息資本重組相關的任何負面評價。他們辯稱自己非常重視保護投資者的資本,並且有責任將賺取的利潤及時返回給投資者。他們還表示,如果在交易中不出售股權,才暗示了已受損的利益鏈。黑石集團的托尼.詹姆斯向我解釋道:「這絕對不是噱頭。當市場沒有給你一條生路的時候,投資就會走向成熟。」他說,如果擔保人沒有預留足夠的股權,借款人也不願意做股息資本重組。「從這個意義上講,這與 IPO 沒有什麼不同。二者完全一致,在情感上也是完全對等的。」

股息資本重組雖然邏輯上說得過去,但依然讓人不太舒服。這可能是因為股息通常意味著更多的債務,為賺錢而借錢的想法讓人難以接受。羅姆尼的總統競選引發了一系列的故事,其中包括在 2011 年對股息資本重組的刨根掘底。在羅姆尼在任期間,貝恩資本至少有一項投資是失敗的,股息資本重組是將其推向破產的重要因素。

上述提到的公司是貝恩資本於 1994 年購入的醫療公司大德國際(Dade International)。《紐約時報》的邁克爾.巴巴羅(Michael Barbaro)在 2011 年對該筆交易進行了詳細分析。事情的一面是貝恩資本成為了大德國際的救贖者,並在交易中為投資者賺得八倍回報;而另一面,在貝恩資本向自己和投資者配發了 2.42 億美元股息以後,大德國際最終申請了破產保護。該篇報導最終引用了該公司前任主席的論述,他在獲得 100 萬美元股息後對該作法發表了質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