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Netflix《模仿犯》已知結局的改編之作,為何廣受好評?她揭爆紅3大關鍵,反映台灣真實現況

2023-04-13 16:39

? 人氣

Netflix《模仿犯》改編自日本同名推理小說,劇情反映真實社會現況。(圖/取自 模仿犯 Copycat Killer臉書專頁)

Netflix《模仿犯》改編自日本同名推理小說,劇情反映真實社會現況。(圖/取自 模仿犯 Copycat Killer臉書專頁)

對於喜歡看懸疑小說的我,雖然沒有看過《模仿犯》(Copycat Killer)原著,但用10集了解作品的雛形應該也是一個蠻值得的投資,於是毫無懸念的點下影片的播放鍵,開始收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果然影片沒有讓我失望,符合我對懸疑、驚悚的期待。影片裡的糾結、害怕、報復、犯罪、人性的軟弱有更多思考的空間。

媒體角色的定位探討

整部影片設定的年代在90年代後期的台灣,正好是第四台媒體的起飛之際,也是網際網路剛萌芽的時刻,對於當時的台灣而言,正面臨電視頻道起飛的關鍵,各家媒體為了博眼球,是否刻意製造觀眾想要看的畫面不得而知,新聞的報導究竟是事實,還是扭曲真相帶風向,是這齣戲想要討論的重點之一。

整部《模仿犯》共有10集,每一集幾乎都有人領便當,就算到最後一集也始終如一。從整個劇情的發展與走向可以看出製作團隊的用心,整部影集色調的設定、音樂的搭配、還有時代的復刻感,都還原了當下的時空背景。對我來說,這部劇有三個看完仍反覆咀嚼的記憶點:

記憶點一:整部人物刻畫細膩,演員演活了角色裡的無奈與狂妄

劇中的幾個配角彷彿就是演出他們的真實人生,包含飾演外公的馬伯伯-陳博正,演技好到讓人無法批評,相信大家對於他為了孫女而跪在地上學狗叫的畫面著實讓人心碎流淚。我相信為了換回孫女的命,要他做什麼他都願意;而劇中郭檢的舅舅-游安順,擔心的、爽朗的、開心的、煩惱的表情,則是背後長輩對晚輩關愛的表現。他們是生活裡的小人物,但他們表現的愛卻是家裡最珍貴的寶藏,「家」因為有這份溫暖而更加重要,兩人演活了外公與舅舅這個在劇中看似不重要卻必要的角色。

同時好人與壞人在劇中的個性十分鮮明,不管是堅持己念的檢察官看待犯罪的角度,或是一心想獲得關注虛榮心的媒體人,在對戲的過程明顯感受到差異內斂與外放的反差拉距;而犯罪的共犯們受到精神上的折磨轉變為對這個世界的憤恨,或是用親情來威脅什麼都可以不要的贖罪感,這些都能明顯感受演員們在角色上所下的功夫與揣摩。我們從《模仿犯》外的第三隻眼看見這些角色,不用活過他們的人生,卻也能感受這些面臨困境的心路歷程,這個過程讓我覺得非常過癮。

記憶點二:從時代感下定義關於價值觀與社會認同

這齣戲除了再次提醒了媒體-這個第四個公權力的公正性與正當性之外,對於「性別」議題也有很大的看見。從劇中林心如飾演的女主播姚雅慈得獎所說的感言便可略知一二:對於女性在職場上的稱號,我們總用「女主播」、「女醫生」、「女警官」來稱呼,這個稱呼是表示我們是職場裡的特例,是需要被標注出來的。如果我們不會特別強調男警官、男主播,那為什麼又要在這些稱號前多了「女」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