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死拚活工作,卻還是賺不多?專家揭「窮忙族」容易陷入的困境,親授3招擺脫惡性循環

2021-08-15 09:00

? 人氣

二、用低品質的勤奮來感動自己

志剛曾不只一次地跟我說:「在大學做行政工作很累,但是薪水卻很低。」根據志剛的描述,他的工作無非是收發通知、幫助學生辦理一些常規性的事務、完成上級交辦的一些其他事務等。因為這些事情基本上屬於相當瑣碎的事情,沒有太多的技術可言,所以志剛經常會有一種大材被小用的感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志剛曾跟我說:「我覺得目前我所做的工作,找一個大學畢業生來做就足夠了,找一個碩士來做,完全是人才浪費。況且,我們單位的薪水還很低。」

「說實話,根據你的工作內容和性質,我覺得目前你所拿的薪水都有點多了。」我非常冷靜地說。

雖然工作無貴賤之分,但是薪資卻有高低之分。一個人薪資的高低,本質上是由他所做事情的重要性程度或者可替代性程度決定的。如果一份工作的可替代性很強,就說明這份工作的門檻很低,很多人都可以輕鬆勝任,薪資肯定不會高到哪裡去。

反之,如果一個人所做的事情具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同時又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那麼他的薪資收入一定非常可觀。比如,我身邊的朋友當中,有的人是資深的諮商心理師。他經過數十年的學習、成長和諮商經驗的累積,現在每小時收費最低一千元人民幣,而且需要提前半年才能預約到他的諮商。

如果我們不去花時間提升自己的價值,一直著力去做那些低水準的重複性勞動,那麼不管我們多努力,這種努力都會被歸為「低品質的勤奮」,難以幫助我們甩掉「窮忙族」的標籤。

三、把走出舒適圈看作一件特別危險的事情

志剛告訴我,曾經有一家民營企業的老闆看重他的社交能力,想要挖他去做大客戶經理。得知這個機會後,志剛興奮了一夜沒睡,但是很快他的腦海中又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疑慮。他開始擔心,在這家民營企業工作不如在目前的單位穩定,又擔心這家民營企業有倒閉的風險等。

對於害怕走出舒適圈的人來說,他們在潛意識當中經常會認可這樣一個觀念:熟悉的東西未必是舒服的,卻比冒險探索未知安全得多。

與此同時,害怕走出舒適圈的人嘴邊經常掛著的一句話就是:「萬一……該怎麼辦?」例如,「萬一我換一個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工作,而開始的時候薪資比現在低,該怎麼辦?」「萬一我踏入一個新的領域,各方面都混得不如意,身邊的人都嘲笑我,該怎麼辦?」

這些「萬一」會將害怕冒風險的人緊緊地圈在舒適圈,讓其淪為安全感的奴隸,最終使他們將「窮忙」進行到底。

那麼,我們究竟如何做才能走出「窮忙族」的迷局呢?

以下三點特別重要:

一、為自己設定一個五年以上的目標

中國會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畫,從而為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規定目標和方向。作為個人來說,我們也應該為自己制訂較為長遠的計畫,從而站在更高的位置去俯瞰人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