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威懾 文章列表
#
威懾
約 10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軍事
美聯社示警:日本強化「反擊能力」威懾北京,國產飛彈射程涵蓋中國沿海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前天(6月24日),日本陸上自衛隊在北海道新日高町的靜內對空射擊場展開了「88式地對艦飛彈」實射訓練,向浮在海面上的無人靶船發射了1枚著彈後不爆炸的演習彈。這一測試是在日本國內首次實施。共同社報導稱,88式的射程為100公里左右,對周圍的影響較大,因而此前一直在海外開展訓練。日本軍方表示,將在本周日前再度進行實射。美聯社指出,日本正在加速軍......
德國之聲
2025-06-26 10:25
日本自衛隊
飛彈
12式地對艦飛彈
新聞
國際
軍事
李在明時代》韓國新政府強調「將與北韓溝通」,保持國防威懾力應對挑釁
南韓第21屆總統李在明4日上午正式就任,他在就職典禮上就朝鮮半島問題表示,將開闢與北韓溝通的管道,但仍會以堅實的國防及韓美同盟維持威懾力,應對北韓挑釁。李在明於4日就職談話中矢言建立安全且和平的國家,除了徹查世越號、梨泰院踩踏事故等國內社會安全事件的真相,對於長期以來威脅南韓安保的北韓,將在維持國防威懾力的情況下嘗試與北韓對話。李在明表示,他希望治癒分裂與戰......
中央社
2025-06-04 15:22
李在明
2025韓國總統大選
南北韓
評論
軍事
國際
專欄
歷史
王慶民觀點:印巴衝突與南亞結構性矛盾
4月底至5月上旬,因印控克什米爾發生恐怖襲擊事件,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了持續十多日的軍事衝突,包括多次空戰。本次衝突雖已在雙方克制和外部調停下告一段落,但導致恐襲和衝突爆發的歷史和社會根源,卻始終存在而無改觀。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的南亞地區,是全世界人口最為稠密、人民又相對較貧窮、族群和宗教構成極複雜的區域。歷史上不同宗教信仰群體之......
王慶民
2025-05-31 07:00
印度
巴基斯坦
克什米爾
新聞
軍事
國際
誓言打造「歐洲最強常規軍」!因應國防自主需求,德國軍事預算飆上5%GDP
德國正計劃進行冷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安全政策轉向。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近日宣布,要在2031年前把聯邦國防軍建設成「歐洲最強的常規軍」。德國外交部長瓦德富爾(Johann Wadephul)則表示,聯邦政府已接受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國防預算目標,計劃將國防開支提升至GDP的5%。這一計劃包括3.5%用於軍事建設,1.5%用於與國防相關的基礎設......
德國之聲
2025-05-25 17:55
德國
北約
俄烏戰爭
新聞
國際
軍事
印巴可能爆發核戰嗎?專家:核威懾有效,但核衝突風險永存
在最新一輪印巴對峙中,沒有最後通牒、也沒有紅色按鈕。
BBC News 中文
2025-05-14 17:50
印巴衝突
核武
核戰
新聞
政治
台積電矽盾威懾中國兵不血刃?烏凌翔曝2現實面籲國人覺悟:別賦予太多期望
CSIS兵推報告日前指出,中國目前對台採取灰色地帶行動,引發民眾對於2027年中國武力犯台的擔憂。此外台積電先前宣布增加對美投資,讓民眾擔心台灣將失去談判籌碼。對此,科技力智庫執行長烏凌翔在《風傳媒》節目《下班瀚你聊》中表示,中國目標攻台時機尚未出現,台機電能提升各國保護台灣的意願,但不能只靠台積電。
周幸容
2025-03-30 20:10
中國
灰色地帶行動
台積電
VIP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陸文浩觀點:一天兩次「聯合戰備警巡」 威懾力度不亞於「聯合利劍」
我國防部於3月27日1350時稱,自0920時起陸續偵獲中共殲-16、空警-500等各型主、輔戰機及無人機計28架次出海活動,其中20架次逾越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我北、中、東南及西南空域,配合共艦執行「聯合戰備警巡」。同時,我總統府27日在台南市舉行「2025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共軍有刻意針對賴總統先前提出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後之軍事行動連鎖反應。
陸文浩
2025-03-29 05:50
聯合利劍
中共
解放軍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從伊朗飛彈襲擊思考中國飛彈威脅,許瑞麟:必須具備反擊能力,才能有效威懾
分析人士表示,從本月和4月發生的伊朗對以色列的大規模飛彈襲擊事件,可以思考這樣的問題:假如美國及其盟國與中國在印太地區發生類似衝突,其飛彈防禦系統的表現如何?
德國之聲
2024-10-15 10:35
以伊戰爭
伊朗
以色列
新聞
國際
軍事
歷史
「日本被團協」為何得到諾貝爾和平獎?《朝日新聞》專訪諾獎委員會主席弗里德尼斯
202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由「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日本原子彈與氫彈受害者協會,簡稱「被團協」)獲得殊榮,日媒也稱「諾貝爾委員會的決定令全世界感到驚訝」。《朝日新聞》專訪諾獎委員會主席約爾根・弗里德尼斯(JørgenFridnes),並稱其中關係到這為史上最年輕主席的決斷。
國際中心
2024-10-12 11:00
諾貝爾獎
2024諾貝爾和平獎
被團協
新聞
國際
歷史
2024諾貝爾和平獎:表彰追求「無核武世界」的努力,原爆倖存者「日本被團協」獲殊榮
202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1日揭曉,由「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NihonHidankyo,即日本原子彈與氫彈受害者協會,以下簡稱「被團協」)獲得殊榮。諾貝爾獎官網的聲明指出,這個由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倖存者組成的草根運動,因其追求無核武器世界所做的努力,以及透過見證人來表明絕對不能再使用核武而獲獎。
國際中心
2024-10-11 17:50
2024諾貝爾和平獎
諾貝爾獎
反核
新聞
國內
財經
叫「護國神山」不是沒道理!德媒評台積電全球布局:用經濟威懾中國暴力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積極在國內外擴建產能。德媒以衛星視角分析台積電在台灣的產能布局,並指出台灣出於安全政策原因不放棄在晶片領域的主導地位,歐洲與美國難以望其項背。
中央社
2024-10-07 11:48
台積電
半導體
晶片
新聞
國際
軍事
金正恩發出核威懾!「若主權受侵犯,將毫不猶豫動用核武」
北韓中央通信社(KCNA)4日報導,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表示,如果敵人試圖使用武力侵犯主權,北韓將毫不猶豫動用一切可用攻擊力量,包括核子武器。
中央社
2024-10-04 19:00
金正恩
北韓核武
新聞
國際
軍事
談德國軍艦通過台海,《法蘭克福匯報》:我們該威懾的不是中國,而是俄羅斯
德國軍艦22年來首次穿越台灣海峽,引發北京抗議。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BorisPistorius)強調「台灣海峽是國際海域,德國軍艦只是在踐行航行自由」,不過《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德國國防軍需要注意的應當是俄羅斯、而不是中國。
國際中心
2024-09-15 09:47
中德關係
台灣海峽
德國國防軍
新聞
國際
軍事
30架戰機空中登場!日本與歐洲三國展開聯合訓練,提升印太地區威懾力
日本航空自衛隊(空自)今天開始與德國、法國、西班牙空軍在日本周邊空域展開共同訓練。各國的主力戰機均參與,以加強部隊之間的協調合作。
中央社
2024-07-20 19:00
日本自衛隊
法國
西班牙
VIP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中美3月恢復核武「二軌對話」,中方代表強調「打台灣不會用核武」
路透社21日獨家報導,美中兩國代表今年3月在上海舉辦核武「二軌對話」,這也是雙方時隔5年的頭一遭。更重要的是,這場會議的內容關乎台灣。
國際中心
2024-06-21 14:57
美中關係
核武
核威懾
新聞
國際
軍事
SIPRI:全球九大核武國都在擴充核武庫,速度最快的是中國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16日在最新年度報告指出,中國正「顯著擴張」核武能力,雖彈頭數量仍遜美、俄,但2030年可能會擁有與美、俄等量齊觀的洲際彈道飛彈。
中央社
2024-06-17 14:51
核武
核戰
核威懾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亓樂義觀點:抵近威懾不等於抵近打擊
中共「聯合利劍-2024A」演習,是一次四面圍臺帶有模擬動畫認知作戰性質的抵近威懾演練,是在非戰爭時期和臺灣的克制驅離,以及美國沒有介入的情況下發生的,不是真正的戰場情境。如果中共誤把演訓期間的抵近威懾,當成戰爭階段的抵近打擊,將在實戰中鑄成大錯。
亓樂義
2024-06-11 07:00
亓樂義
奔騰思潮
聯合利劍2024A
新聞
國際
軍事
普京談核武立場:目前對烏克蘭「沒必要動用核武」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Putin)於週五(6月7日)表示,俄羅斯沒有必要使用核武來確保在烏克蘭的勝利。這是克里姆林宮迄今發出最強烈的訊號,顯示歐洲自二戰以來最致命的衝突不會升級為核戰。
美國之音
2024-06-09 19:00
俄羅斯
普京
核戰
VIP
國際
兩岸
國內
大國博弈
尹麗喬談美中台》兩岸因這事難建互信 成功威懾要有這3要素
對於應對中國進犯的嚇阻能力,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尹麗喬1日強調,成功的威懾要具備傷害力、傷害決心及信任3個要素。他亦稱,中國對「台獨」定義模糊不清,又經常傳遞混雜訊號,使得兩岸難以建立互信,也讓台灣和美國難以維持現狀。
簡恒宇
2024-06-01 19:00
美中台
美中台關係
台美關係
新聞
國際
軍事
這是對台灣的侵略預演!美軍印太司令談「圍台軍演」:繼續加強威懾北京,也隨時準備好協助台灣
《日本經濟新聞》29日刊出美軍印太司令部指揮官塞繆爾·帕帕羅(SamuelPaparoJr.)的專訪,這位海軍上將談到了解放軍最近的「圍台軍演」。帕帕羅說,這個演習看起來就像是入侵台灣的預演,並強調美國、日本及其他夥伴之間,將團結一致、加強對北京的威懾,「過去五年的教訓顯示,我們生活在一個日益混亂和無序的世界」。
國際中心
2024-05-30 12:37
圍台軍演
解放軍
台海危機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中國犯台恐讓全球市場大混亂」 眾議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美國人民這情況要思考協防問題
對於中國侵略台灣的潛在情況,正在台灣訪問的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向美國隨行媒體直言,若現在中國全面犯台,恐怕會使全球市場陷入混亂,且半導體產製停擺就是讓世界停擺。他也表明,如果台灣沒挑釁而遭中國進犯,是否協防台灣就是美國人民要思考的問題。
簡恒宇
2024-05-29 15:30
台美關係
美台關係
台海戰爭
新聞
國際
國內
軍事
美國眾議員訪台》外委會主席麥考爾:台灣需海上戰力阻登陸 台灣連線主席巴爾:別質疑美國維持現狀決心
正在台灣訪問的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27日表示,清楚中國和美國若跨越紅線會有災難性後果,因此美國在外交上必須非常謹慎,別跨過紅線,但依據《台灣關係法》盡可能提供更多防衛,並可合作訓練台灣人。他也說,適合台灣的是海上戰力。
簡恒宇
2024-05-27 16:05
威懾
嚇阻
麥考爾
新聞
國際
軍事
與那國島上的美國駐日大使:賴清德就職前訪問南西諸島,伊曼紐爾強調威懾力
美國駐日大使伊曼紐爾(RahmEmanuel)周五(5月17日)造訪日本最西端的沖繩縣與那國島,該島位於台灣以東110公裡。他接著前往另一個日本島嶼石垣島訪問,視察了負責尖閣諸島周邊警備工作的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船。
德國之聲
2024-05-19 10:00
美日關係
中日關係
美國駐日大使
VIP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耶魯學者談賴清德就職:華府應減少煽動性言論,低調助台改善「不對稱威懾」
賴清德將於5月20日宣誓就職第十六任中華民國總統,國際危機組織高級中國事務分析師蕭嫣然(AmandaHsiao)表示,與2022、2023年舉行大規模軍演相比,這次相對安靜的北京似乎不想被視為「挑釁者」,擺出「尋求和平統」一的形象;耶魯大學研究員傅綠喜(NickFrisch)則呼籲美國「減少煽動性的無益言論」,盡可能延後任何潛在衝突的發生,期待台海的政治格局發生轉變。
國際中心
2024-05-18 16:59
賴清德
兩岸關係
台海危機
評論
國際
兩岸
觀點投書
財經
觀點投書:葉倫戴琪布林肯兵分三路對中國先威懾後托缽
長期受中國人寵愛的美國蘋果手機,現在即使削價,中國銷量仍滑落24%;被譽為電動車之王的特斯拉也同病相憐,即使一再減價,銷量仍下降19%。一葉知秋,其實,美國的高級產品、多領域的產業競爭力、國家財政赤字、外債數字等方面情勢不佳或深陷危機。葉倫,戴琪,布林肯分別出訪中國及歐洲,雖實質上是要求助於中國,但卻先擺出帝國主義的嘴臉威懾中國,私下再低聲拜求中國幫忙,注定了一事無成。
成吉鹿
2024-05-07 06:10
葉倫訪中
美國
中國
VIP
國際
兩岸
國內
大國博弈
威懾中國不能只靠軍事!泛歐綠黨訪團團長:應有民主策略應對灰色作戰
正在台灣訪問的綠黨籍歐洲議會議員及德國國會議員28日和台灣綠黨交流,德國籍歐洲議會議員包瑞翰強調,雖然尚無或不會發生實體進犯,可是還有資訊操弄、質疑台灣民主正當性等灰色地帶手段,因此現在就開擬定應對方案。德國國會國防委員會成員卜茹歌表示,提升安全不是要額外軍隊,而是要結盟。
簡恒宇
2024-03-28 21:00
台灣綠黨
綠黨
德國綠黨
新聞
政治
軍事
共軍「三海連動」為海上鬥爭準備 國安局:朝週期化戰訓發展對台威懾
2月中中國快艇於金廈水域與我海巡碰撞,造成2死意外引起兩岸關係緊張,隨後中共更宣布加強金廈海域執法,並強行登我觀光船進行巡查。對此,國安局報告指出,中共用「硬中帶軟」策略,強化灰色地帶威脅,同時是在測試我政府底線,另外共軍在今年也朝週期化戰訓威懾發展對我威脅。
張曜麟
2024-03-19 19:52
國安局
蔡明彥
M503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習近平說的「戰略威懾」是什麼? 美國軍事專家分析有這3種解讀
2022年10月,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在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的報告提到,要打造強大戰略威懾力量體系。美國國防大學中國軍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志遠推測,習近平所說的「戰略威懾」可有3種解讀,即提升對美國的威懾、更廣泛的有目的的脅迫,或是支持火箭軍有更大地位和資源。
簡恒宇
2024-03-09 19:00
戰略威懾
威懾
核威懾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軍事
美中競爭委員會首次訪台》蓋拉格:台灣人應相信美國挺台 副主席建議在台合作產製軍武
率團訪問台灣的美國聯邦眾議院「美國和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籍眾議員蓋拉格22日強調,不論之後誰入主白宮,台灣應相信美國會與其同陣線。同行的民主黨籍委員會副主席克利胥納莫提認為,應開始思考合作一起產製無需太多智慧財產權轉讓的項目。
簡恒宇
2024-02-22 18:00
蓋拉格
美國國會
中共
VIP
國際
軍事
大國博弈
川普撂話不幫忙!經濟學人:歐洲自己足以應戰俄羅斯嗎?誰來亮出核威懾?
歐洲正面臨考慮如何在沒有結盟近80年的盟友奧援下獨自抵禦俄羅斯的入侵。情勢緊迫,一旦烏克蘭戰敗,歐洲可能只剩下不到7年的備戰時間。
蔡娪嫣
2024-02-21 20:00
核威懾
歐盟
北約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美國如何有效嚇阻中國犯台? 專家籲傳遞再保證訊息、台灣建不對稱能力
美國史汀生中心的「重新思考美國大戰略」專案1月舉行討論會,談論美國嚇阻中國進犯台灣。非營利媒體《墨條》12日刊出與會外交政策專家看法,提到參與者大多同意美國處理不當,包括高估台灣戰略重要性,以及優先賣給台灣在遭侵略時較無益處的傳統武器系統。
簡恒宇
2024-02-16 19:00
嚇阻
威懾
拒止作戰
VIP
國際
軍事
大國博弈
《經濟學人》解析:明明軍力輾壓,為何美國卻嚇阻不了伊朗?
伊朗近年頻頻挑釁世界霸主美國。儘管美國在理論上擁有制止伊朗的軍事能力,但實際上卻難以威懾伊朗。
蔡娪嫣
2024-02-07 20:10
伊朗
美國
中東
新聞
國際
軍事
日本添購400枚戰斧飛彈!美國駐日大使盛讚:這就是我們希望形成的威懾力
日本放送協會(NHK)18日報導,日本防衛省與美方已正式簽署400枚戰斧巡弋飛彈的購買合約,預計2027財年將可完成部署。NHK稱,這些戰斧可以作爲反擊敵方飛彈基地的重要戰力,雖然沒有講明「敵人」是誰,但從東北亞局勢看來,恐怕會引發北韓與中國的反彈。
國際中心
2024-01-19 13:33
美日關係
自衛隊
戰斧飛彈
VIP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揭仲專欄:北京在520前對台發動高強度軍事威懾的可能性
在賴清德副總統當選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後,台海安全情勢隨即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各方多認為北京將在5月20日新總統就職前,於台灣周邊實施大規模、高強度的針對性軍事演習。
揭仲
2024-01-19 06:50
民進黨
賴清德
台海
VIP
國際
兩岸
歷史
大國博弈
美國學者解析賴清德當選:美中衝突的可能性再度上升,美國與台灣應加強對中威懾
2024台灣總統大選落幕,民進黨贏得總統直選後史無前例的三連勝,並宣稱「台灣事實上已經是與中國不同的獨立政體」。不過賴清德的勝選也讓許多分析師憂心兩岸局勢,外交政策研究所亞洲項目主任貝克利(MichaelBeckley)就在《紐約時報》撰文警告,這次大選結果恐怕意味著「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可能性」正在變小、美中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正在變大。
國際中心
2024-01-18 18:49
2024台灣總統大選
兩岸關係
賴清德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台灣考慮加入ICC提升對中國威懾 角逐總統大位3政黨、外交部這樣回應
為了嚇阻中國進犯,除了提升自我防衛能力,英國《衛報》12月31日報導稱,台灣正考慮加入國際刑事法院,以此提升對中國的威懾。我國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2日強調,外交部和政府相關機構對於所有有助於穩定台海和平安全的方案,都會評估研議,也不會排除任何可行性。
簡恒宇
2024-01-02 17:00
國際刑事法院
ICC
羅馬規約
VIP
政治
調查
政經解密
幕後》霸氣總裁難歸隊!羈押周典論威懾奏效 王金平出手邀郭台銘站台恐成空
2024年總統大選國民黨的侯康配在11月底成形後,一度激起藍營支持者信心,加上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的萬里老宅違建爭議,雙方一度緊咬在誤差範圍內,讓藍軍看到勝選契機。未料,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自己也陷入凱旋苑租金過高社會觀感不佳的窘況中,讓媒體民調再度拉開落後差距。
戴祺修
2023-12-31 08:30
郭台銘
王金平
周典論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揭仲觀點:「舊金山願景」真的會讓中共在對臺灣進行武力威懾時投鼠忌器嗎?
隨著2024大選投開票日的逼近,選後臺海安全情勢又再度成為國際焦點。而各方關切的問題之一,就是若賴清德副總統當選、甚至民進黨繼續完全執政,則從1月13日選舉結果產生後,到5月20日總統就職前,共軍是否會在臺灣周邊實施高強度的軍事活動與演習?
揭仲
2023-12-29 07:00
揭仲
奔騰思潮
舊金山願景
新聞
國際
兩岸
政治
2024台灣總統大選》解析賴清德、侯友宜外交國防政策 學者提出這些疑問
我國總統暨國會選舉進入倒數階段,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亞洲事務研究員塞克斯解析各黨總統候選人的外交及國防政策,指出中國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擁抱該黨傳統政策,可能面對提升國防與進行兩岸對話的先後問題,且當中國發現侯友宜和大多數台灣人想維持現狀,兩岸蜜月期恐怕很快會結束。
簡恒宇
2023-12-27 18:00
2024總統大選
2024台灣總統大選
民進黨
VIP
評論
國際
軍事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當西方開始討論「烏克蘭戰敗」的可能性
「這場戰爭雖然仍低於核升級的門檻,但可能會持續數月甚或數年,造成慘痛的代價。美國必須讓北京相信,他們擁有獲勝的資源與能力。如果他們不這麼做,中國可能會得到這樣的結論:在亞太區域使用武力尋求利益所帶來的機會大於風險。」
李忠謙
2023-12-26 06:10
習近平
普京
哲連斯基
新聞
國際
軍事
別讓美國來不及武裝台灣!美中戰略競爭委員會主席致函五角大廈:下個月對國會簡報對策
美國聯邦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Gallagher)18日致函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KathleenHicks),要求五角大廈針對「如何協助台灣威懾中國入侵」下個月向國會進行機密簡報。福斯新聞宣稱獨家取得了這份文件,蓋拉格在信中主張美國需要建立一個能夠遏止中國侵台的軍火庫,並且以「馬蓋先」的方式盡快提供台灣所需武器。
李忠謙
2023-12-19 13:10
台美關係
兩岸關係
美中關係
VIP
國際
軍事
大國博弈
如何真正嚇阻共軍犯台?葛來儀、白潔曦建言賴清德「蔡規賴隨」、甚至凍結台獨黨綱
《外交事務》網站11月30日刊出三位中國事務專家寫給華府的對中策略建言,談「美國為什麼必須安撫中國」。這三位「中國通」認為,對北京的威懾不該只是軍事實力的恫嚇,更要讓對方相信「美國無意支持台灣獨立」,否則北京可能判定「不發動攻擊將永遠失去台灣」,依舊無法阻止台海戰火。
李忠謙
2023-12-01 17:25
台海危機
美台關係
台美關係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台北安全對話》「拒止威懾」對台灣至關重要 前美國安顧問博明盼日本發出更明確訊號
面對潛在的中國進犯狀況,威懾成為台灣必須提升的部分,而美國前國安顧問博明8日在台北安全對話活動上強調,嚇阻的成本比戰爭的低,因此台灣應著重於「拒止威懾」,即部署足夠軍事力量進行嚇阻,並稱日本在台海局勢形同「搖擺國」,期盼日本能更進一步談論如何應對中國犯台。
簡恒宇
2023-11-08 18:30
博明
博明(Matt Pottinger)
以色列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VOA專訪共和黨鷹派蓋拉格:美國必須成為「民主與威懾的軍火庫」,才能阻止習近平侵台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麥克·蓋拉格(MikeGallagher)週三(10月25日)在接受美國之音(VOA)專訪時表示,以色列和哈瑪斯在中東的衝突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應該對美國敲響一記警鐘,「這應該是我們振興和重建國防工業基礎的一個機會——我們長期以來忽視了這一基礎——使之再次成為民主和威懾的軍火庫」。
美國之音
2023-10-26 10:03
蓋拉格
美中關係
兩岸關係
VIP
政治
調查
軍事
政經解密
幕後》獵殺威懾中共航母 台美共守第一島鏈潛艦布陣劇本曝光
總統蔡英文於2016年上任後推動的潛艦國造計畫,經7年多後,第一艘國造潛艦IDS(IndigenousDefenseSubmarine,自製防禦潛艦)將於2023年9月28日下水。這艘潛艦,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4位總統,在朝野政爭、兩岸對峙、國際局勢轉變中浮出水面。
楊舒媚
2023-09-25 08:20
黃曙光
國造潛艦
國際局勢
VIP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美國威懾中國「不可對台用兵」,但習近平吃這套嗎?
包括米爾斯海默(JohnJ.Mearsheimer)、艾利森(GrahamAllison)、利普森(CharlesH.Lipson)、華特(StephenWalt)、奈伊(JosephS.NyeJr.)、馬凱碩(KishoreMahbubani)等多位國際關係大師11日在「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聚首,熱烈討論台灣在美中競爭下的生存之道。在場學者無論是以「維持現狀」、「兩岸對話」、「危機溝通」、甚或「一個中國」對台獻策,「威懾」仍可說是參與學者的最大公約數。
李忠謙
2023-09-13 06:10
台海危機
台獨
台美關係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威懾中國!加速推動「重返亞洲」 《經濟學人》:拜登改變美國的亞洲聯盟
美國總統拜登一直在亞洲努力抗衡中國,日前在大衛營主持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南韓總統尹錫悅的峰會,日韓兩國領導人拋開宿怨,同意加強彈道飛彈合作並建立軍事熱線。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指出,拜登政府正努力威懾中國,加速推動「重返亞洲」戰略,改變了美國的亞洲聯盟。
廖綉玉
2023-08-30 09:00
美國
中國
澳洲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軍事
凱達格蘭論壇》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強調威懾3要素 下次來台想做這件事
曾任日本首相的現任眾議員麻生太郎,時隔12年再次訪問台灣,8日在凱達格蘭論壇發表開幕演說直言,威懾力量包括讓對方知道會採取行動,並稱日本、台灣和美國應發揮威懾能力,且要為可能動用軍事力量做準備。他也說,日本一直支持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
簡恒宇
2023-08-08 13:30
威懾
嚇阻
台日關係
新聞
國際
軍事
歷史
原子彈爆炸78周年 廣島市長:核威懾是愚蠢的
今年8月6日是廣島原子彈爆炸78周年。廣島市長松井一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原子彈轟炸受害者等約5萬人出席了紀念日儀式。松井一實直言核威懾是「愚蠢的」。岸田表示日本將堅持無核三原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則警告,曾籠罩冷戰的核陰影再次出現。
德國之聲
2023-08-07 17:08
核武
核戰
廣島
新聞
政治
軍事
駁「漢光演習是蔡英文逃跑演練」 國防部:中共假訊息想威懾民心
漢光39號演習將於7月24日至28日登場,今年依敵犯台威脅,由統裁部設計想定,發布狀況及設置假想敵,誘導三軍部隊按戰力保存、整體防空、聯合截擊、國土防衛作戰進程,實施對抗演練。國防部也強調,中共的假訊息,目的就是希望威懾國人民心。
張曜麟
2023-07-11 15:58
漢光演習
中共
假消息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