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台幣匯率的強勁走勢成為市場焦點。美國銀行(BofA)最新預測指出,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將從目前的30元左右持續升值,預計在今年第四季觸及28.8元,並在明年進一步攀升至27.6元。對於本月初新台幣的「暴力升值」,《彭博》引述台灣央行說法,證實這是一場有策略的「釋放預期」行動。
國際機構看好新台幣:貿易談判與基本面支撐升值趨勢
不只美國銀行,包括巴克萊與高盛等國際知名投行也釋出類似看法,普遍認為亞洲貨幣未來將有升值空間。美銀特別指出,隨著美國與其他國家達成貿易協議的前景看好,加上未來談判內容可能觸及匯率議題,預計將進一步推升新台幣和韓元匯率。這意味著新台幣的升值,除了受台灣經濟基本面影響,也可能成為國際貿易談判桌上的籌碼。
央行證實「戰術性升值」:打破市場「只貶不升」預期
針對新台幣在5月初突然出現的劇烈升值,《彭博》報導引述台灣央行說法,解釋央行是「策略性地放任新台幣升值」,目的是為了「讓市場對升值的預期得以釋放」。
央行副總裁嚴宗大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表示,央行過去也曾使用過類似的策略,強調這是一種「戰術」,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冷卻市場對於新台幣只會貶值、不會升值的單邊預期」。此舉也促使新台幣創下自1980年代以來最顯著的升值幅度,顯示央行打破市場預期的決心。
新台幣升值趨勢確立:投資人應如何應對?
綜合國際投行的預測與台灣央行的說法,新台幣的升值趨勢似乎已然確立。這對於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持有美元資產的投資人,以及海外投資部位較大的壽險業,都將帶來顯著影響。 (相關報導: 新台幣直衝「2字頭」?匯銀人士說真話:央行面臨考驗,鐵腕死守「這價位」 | 更多文章 )
對於投資人而言,理解央行的「戰術」與國際機構的預期,將有助於更精準地評估資產配置。在強勢新台幣的環境下,如何調整海外投資策略、規避匯率風險,將成為未來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