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岳南專訪》從考古探紀實到民初大師 文人足跡在他筆下穿越亂世「南渡北歸」

2019-02-20 08:00

? 人氣

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等民初大師的足跡,全在作家岳南筆下,於烽火間穿越千山萬水,在將近百年後來到世人眼前。(甘岱民攝)

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等民初大師的足跡,全在作家岳南筆下,於烽火間穿越千山萬水,在將近百年後來到世人眼前。(甘岱民攝)

滾滾長江的源頭、四川群山裡,一座小鎮靜靜棲身江畔,小鎮是小地方,卻有個響亮的稱號,「萬里長江第一古鎮」,在超過千年歷史的巷弄間,時光彷彿隨著霧氣一同被鎖住,清代的木屋、宮廟仍在,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等民初大師的足跡也在,並全在作家岳南筆下,於烽火間穿越千山萬水,在將近百年後來到世人眼前;長江源頭,也是岳南創作的轉捩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中國因《盜墓筆記》掀起盜墓熱之前,早有人將考古、陵墓等看似枯燥的學術研究,化為高潮迭宕的文學鉅作;來自山東的岳南,在中國作家富豪榜榜上有名,過去他用考古紀實當創作主軸,《風雪定陵》寫明代萬曆帝陵寢、《萬世法門》寫法門寺佛骨、《復活的軍團》寫秦皇陵,總計有11部小說,後來他筆鋒一轉,《南渡北歸》寫起清末民初,亂世烽火下的大師學人身影,被譽為「首部全景再現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群體命運劇烈變遷的歷史巨作」,火熱得在台灣也售出百萬佳績。

從考古故事,到民國大師,岳南創作視野的轉變,正是始於李莊古鎮。

李莊古鎮──民初大師的聚集地,也是他創作轉變的起點

李莊自古便有住民,建鎮則始於明代,看似尋常的江畔小城,在不平凡的時代別具意義;八年抗戰期間,國民黨山河淪陷,位在戰線大後方的李莊,成為中研院、同濟大學、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等學術機構,躲避戰火的庇護所,也讓傅斯年、李濟、董作賓、夏鼐、梁思成、林徽因等知識精英一度聚集於此。

20190219 uploaded-民初文人,西南聯大期間。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陳岱孫、林徽因、梁再冰、金岳霖、吳有訓、梁從誡。(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位在戰線大後方的李莊,成為中研院、同濟大學、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等學術機構,躲避戰火的庇護所。圖為西南聯大期間,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陳岱孫、林徽因、梁再冰、金岳霖、吳有訓、梁從誡。(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2003年時,岳南正巧到四川的三星堆遺址取材,結束行程後,坐在成都街口的露天茶館歇腳,熱茶喝著,李莊兩個字突然竄入腦海,「像上帝在我腦門上敲一樣,我要到李莊看一下。」

岳南談到,《風雪定陵》中的考古隊長趙其昌,是閻艾儒的學生,閻當年與夏鼐是一塊的,而夏鼐則是李濟、傅斯年的學生,過去20年來,他寫過十幾個考古學者當主角,「他們的始祖就是民國這批人,這些人在抗戰時期,在李莊待了6年。」於是過去20年來,李莊兩個字不斷浮現在他眼前,如今千里迢迢來到四川,豈有道理不去?

岳南行動力十足,第二天,便出發到如今位在宜賓市的李莊,在那裡,他見到了開闊的栗峰山莊。此地又名板栗坳,過去當家的家族姓張,在清代是當地名流,在此自己打造槍砲、鑄錢,莊裡的牆是中空的,屯滿了冷兵器,過去太平天國之亂,張家曾聚集過一萬人響應,後來曾國藩平亂後,敗逃的人們才回到莊裡,把兵器收回牆內。

另一頭,岳南還找到當年的大師故居。其中,傅斯年的故居仍然安在,茶壺、床鋪都好端端地,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儘管稍有斑駁,還是留存完整,讓岳南大嘆:「歷史遺跡完好無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