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專文:張藝謀和法西斯美學

2015-12-26 06:30

? 人氣

這種群體主義美學,在張藝謀導演的北京奧運開幕式中更為突出:千百人組成一個方陣,千百人構成一個畫面,千百人變成一道景觀,其步調一致到可與電腦控制比美的地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種高度一致、整齊劃一的畫面展示的是:群體才是最美麗的,群體是至高無上的,只有在群體之中,你才有價值;沒有群體,就沒有你。張藝謀要傳遞的是:在這個燦爛、美麗、威嚴的群體面前,個人是多麼的渺小,只有成為這個雄偉群體的一分子才可能有驕傲之感。這種一種鞏固君王統治的群體主義美學,這是一種踐踏個體主義的專制美學!

張藝謀的影片一向很注重色彩,而且即使在這個技術層面,他也毫不掩飾地展現那種法西斯美學。例如《十面埋伏》是綠色,《英雄》是紅色,《滿城盡帶黃金甲》是菊黃。張藝謀在每一部電影裡,把一種顏色推到極致;用這種全銀幕的同一色彩,呼應上面那些統一的群體、統一的行動、統一的吼叫;再次用視覺效果,強化「整齊劃一」、群體的輝煌。在這裡,無論是全綠,全紅,還是全黃,關鍵在於「全」,是獨尊的全色,沒有余地的單一。在這個「全色」裡,任何的雜色,都會刺眼,都不可以被允許。

這種表現群體意志、整齊效應、單一色彩的藝術手法,都清晰地展示出和法西斯意識形態非常吻合的觀念:那就是把「群體、統一」推到至高地位;而對「個體、獨特」則不僅蔑視,更要泯滅。

除了群體、整齊劃一之外,瑞芬斯丹喜歡拍體育場的宏偉建築、高聳的紀念碑等,因為這種意像更具崇高感、權威感;有法西斯美學所需的壯觀、神秘、權力三要素。而張藝謀則喜歡拍紫禁城、宮殿群,也是因為這種輝煌的建築,本身就是皇權的象徵。《英雄》的結尾在紫禁城,《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結尾也在紫禁城,都標示著最後是宮殿所代表的權力勝利。

第三個類似:國家意志相近

瑞芬斯丹的鏡頭,放大的是國家的崇高,日耳曼民族的優越,領袖的偉大;張藝謀的鏡頭,渲染的是「天下」的至聖,中華民族的輝煌,皇帝的威嚴。在這種「世界」,個體的存在,個性的聲音,個人的自由等等,不僅微不足道、毫無立足之地,也不可避免注定要失敗、滅亡的命運。在《英雄》裡,任何想反抗皇帝的俠客,都以自我毀滅告終。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即使貴為王后、太子,只要違背父王意志,也都身敗名裂,遭滅頂之災。那種父王大軍的排山倒海、不可逾越的盾牌方陣,以及萬眾齊聲的吶喊,都是瑞芬斯丹《意志的勝利》的回響,即權力意志的勝利,同時也是想脫離王者的個人的毀滅。 

對於瑞芬斯丹來說,德意志的強大,日耳曼的崛起,是高於一切的;而領袖則是國家民族的化身,因此她把片子拍成了「希特勒就是德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