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南海爭執,一張一弛

2015-11-21 10:40

? 人氣

應該怎麼來綜合考慮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一直自以為是在爭領土和物資利益,其實卻是在爭重要得多的地緣政治中的戰略利益,而爭此利益是要付出多得多的代價的,但對此中國卻沒有思想凖備。 譬如對九段線的模糊戰略,其本意是儘可能多地撈取海中和海底的資源,有人甚至主張南海是中國的內湖,九段線內的一切統統歸我。持此主張的人們並不覺得他們在威脅其他域外大國的戰略利益,中國官方也頻頻聲明南海的海空交通運輸從來沒有受到任何威脅。

但以後呢?

南海通過的是亞太各國、包括中國的經濟命脈,世界的三分之一的海運物流從此通過,大家共同的利益是維持其暢通無阻的公海地位。然而中國對九段線的戰略模糊恰恰威脅到了這個公共利益,觸了眾怒,為美國的高調介入創造了輿論基礎和道義高地,也使自己外交上陷於被動。

未來策略

中國的南海政策一直脫不開一個內向大國思路狹隘的特徵。在國際舞台上缺乏經驗造成了目前的緊張局勢,但在造成緊張局勢的填海造島中,中國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戰略利益,也許中國自己都沒有完全意識到自己所得和他人所失。美國的「咄咄逼人」和周邊國家的「起鬨」起實質是逼迫中國放棄戰略模糊,釐清其南海主張,從而使前景明朗化,防範對通航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這是中國古老的智慧。前一段的行動造成了緊張,現在是「弛」的時候了。那麼如何「弛」呢?

首先要吸一口長氣,放鬆下來。周圍不都是敵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陰謀,那些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要考慮,其行動是防禦性的,並非要結夥遏制中國;即使美國的行動也是可以理解的。不打不相識,南海緊張局勢是兩個頂級大國磨合,尋找良性互動模式、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好機會。

其次,光暫停造島是不夠的,因為對有關國家來說,突然出現的幾個目的不明的人工島仍然是眼中釘、肉中刺,不搞明白是不會罷休的。這就需要中國來回應它們的擔心和疑問。拖下去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大外交是不利的,會毒化與各國的關係。

本文不準備對中國或其他國家的南海領土主張作評斷,但中國需要仔細想一想:變南海為內湖是否行得通?需要付出多少代價?很明顯,這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之舉,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它會引起大國長期死磕,小國不依不饒,會葬送中國得之不易的了大好周邊外交局面的。

「中國湖」恐怕不是最高層的主張;中國有關人員也多次出來說明中國的聲索是九段線內的島礁而不是整個水域。然而其態度並不堅定,中國內部也不時冒出不同的聲音,戰略模糊仍然被當作一種策略。國與國的關係在意圖不明的情況下,只能做最壞打算。假定中國會獨吞南海,這才有美軍的南海巡航和東南亞國家的抱團;它們都堅決要制止中國把南海變成內湖。如果中國並無此意,豈不是吃啞巴虧?

在當前的形勢下,戰略模糊恐怕難以持續; 中國也不必為這個失敗的策略繼續付出不必要的代價。中國即使不願意放棄對南海所有島礁的主權主張,也必須使其與戰略層面脫鉤。一旦域外大國不再感受到戰略上的威脅,就不會輕易來「找麻煩」、與中國為敵。剩下的就只有與小鄰國之間局部物質利益的分配了,怎麼都好辦。

中國可以主動發起一輪「南海自由通航」的國際會議,邀請所有的利益相關方參加,爭取形成有國際法約束力的,保證航行自由的條約,徹底消除這方面的擔心——畢竟通航自由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只有在此基礎上才可能進一步商談已建成島礁可否有領海、專屬經濟區、軍事部署等問題,也可為進一步填海造島、搞海洋開發制定規則、創造條件,促成雙贏的局面,這正符合中國的總體外交戰略。即使這種談判曠日持久、難有成效,也能大大減輕對中國的國際壓力;時間總是在中國一邊的。

總而言之,南海問題的解決辦法要秉承習近平的雙贏、打造命運共同體的外交方針,機動靈活,把棋走活。要有張有弛,掌握好節奏;也要分清層次、解構問題、化難為易。

(責編:董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