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管制網路發訊息?政府沒有懂媒體的人

2018-12-17 06:10

? 人氣

管制「假新聞」彷彿成了流行趨勢,但其內涵應該深究。圖為吉隆坡的火車站的反假新聞廣告。(美聯社)

管制「假新聞」彷彿成了流行趨勢,但其內涵應該深究。圖為吉隆坡的火車站的反假新聞廣告。(美聯社)

最近「網路管制」與「假新聞」議題發酵。筆者簡單談一下兩個議題的概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網路就是只有訊息、沒有真偽的世界

首先,網路本身的概念就是「只有訊息、沒有真偽」,正因為這個內涵才被稱為真正自由的媒體。也就是說,禁止網路上傳不實訊息是一種破壞網路基本價值的管制;另外,我們所認知的網路叫「明網」、只佔網路世界的5%,還有95%的龐大「暗網」是無法可管、誰也找不到誰的空間,連美國都束手無策,不知道我國政府要怎麼禁止、抓人。雖然《臉書》已經啟動了管制負面言論的動作,但也因為拿捏尺度問題沒有標準,被人認為是做做樣子;網路社群時代就代表了大眾傳媒的式微,也宣布訊息取捨來自「自學力」的素養選擇。

媒體立場勝過是非,何為真?何為假?

當今的新聞媒體朝向市場靠攏,廣告費被幾乎沒有資本的網路頻道瓜分,營運出現大問題。最穩固的營收方法就是做出具有立場、偏頗、煽情的新聞。想要生存,政府當然是最大的資源挹注者,「置入性行銷」、「業配」滿天飛,左手拿政府資源、右手又怎能寫出「正確」的新聞?所謂的正確就是「政治正確」而已。

事實上,號稱最自由的美國媒體也是一樣選邊站,他們寧可選擇被罰錢,也要製造有利自己立場候選人的新聞,為的就是討好市場、爭取執政後的黨政資源。

當立場勝過是非,一則訊息有完全不同的詮釋空間,這個社會還有「真假」可言嗎?看看同一個新聞事件「三民自」聯盟所報導的硬是和「中中聯」完全不同,到底哪個是「真的」?或都是「真的」?這就扯到哲學問題了。

20181213-國民黨總召江啟臣(右二)、及立委李彥秀、曾銘宗、許毓仁13日召開「修法開罰假新聞,蔡政府狗急跳牆」記者會。(顏麟宇攝)
20181213-國民黨總召江啟臣(右二)、及立委李彥秀、曾銘宗、許毓仁13日召開「修法開罰假新聞,蔡政府狗急跳牆」記者會。(顏麟宇攝)

假新聞不是「捏造的新聞」,是設計的事件!

就新聞學上來說「假新聞」指的並不是「錯誤、亂講」的新聞,而是經過刻意營造、設計所產生的新聞,如記者會、公聽會等等,都被歸於這個範疇。

Boorstin (1964)就針對“Pseudo-event”「假事件、假新聞」有了明確的界定。這個詞並不是指憑空捏造,而是經過人為設計、真實發生的事件。即便是最先進的歐洲國家,也有高達70%以上的新聞是「假新聞」。

真新聞不可預測、捏造新聞有多種分類

真正的新聞具有不可預期性,如九二一地震的天災、九一一事件的人禍。事實上,「假新聞」事件最大「製造商」就是政府機關。上從總統府、下到局處部會,公關室、新聞室、明日新聞預告、首長行程……都是為「假新聞」而生的專有名詞。我們總統府每天發給媒體的「明日總統接見名單」與「公開行程」就是未卜先知、標準的「假新聞」。

近日吵得沸沸揚揚的議題應該是指“Fake News”「捏造的新聞」,在2017年因為網路傳播急速發展成為被關注議題。細分起來也有幾個層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