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是否必將一戰?哈佛甘迺迪學院創院院長艾利森談「修昔底德陷阱」

2018-11-30 08:10

? 人氣

艾利森所著《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的封面
艾利森所著《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的封面

首先我們看看艾利森如何看待中國。他認為,要想避免與中國的衝突,美國人首先要全面深刻地看待中國崛起這個事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按照購買力來計算,中國的GDP已經超越美國,到2024年,美國經濟將只是中國GDP的三分之二!艾利森教授對中國崛起的速度大為驚嘆。他引用了澳洲前總理陸克文的話說,中國是在30年間把英國的工業革命和全球資訊革命結合到一起。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在2005年,中國每兩個星期就能建成相當於今天羅馬的建築面積,所以書中的一個章節就叫「羅馬是兩個星期建成的」。艾利森教授談到自己每天去甘迺迪學院上班都要經過查爾斯河上的大橋。此橋的重建花了四年,每天的堵車惹得怨聲載道,而中國重建比查爾斯河橋更大的三元橋卻只用了43小時!紐約時報著名的專欄作家佛里曼在參觀天津時被壯觀美妙的梅江會展中心折服,當他得知這個中心的建成只花了八個月後感慨萬千,因為他從馬里蘭州的家去坐地鐵,華盛頓地鐵的員工修理兩節滾梯台階差不多也要花這麼長的時間。中國現在幾小時做的要比美國幾年間完成的都多。同樣拿我們身邊的華盛頓地鐵的銀線來說,1968年就開始規劃,2000年正式啟動,2009年動工,2014年完工一期工程,才只有五個站。連接杜勒斯機場的二期工程何時能夠真正完工就更不知道猴年馬月了。而北京能夠在一年之內做到幾條地鐵線路同時建成通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種對比固然令人驚艷,但是未免把中國的發展看得多少有點固化了。艾利森對中國未來經濟實力的預估是假定中國會一直以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中國的發展速度固然令人嘆服,但是且不說中國的GDP數字中有多少水分,就是目前這種債台高築來進行基建投資的經濟成長模式是否能持續下去,連中國領導人心裡也沒底。再加上中國的房市和銀行壞帳兩大泡沫不知何時戳破,所以中國經濟的未來是充滿變數的。忽視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而來分析美中未來的力量消長,難免會有偏差。

無論中國的經濟未來走向如何,美中力量的對比已經在短時間內產生了顛覆性的變化。中國崛起並不光是經濟的崛起,它同時也對以美國為主導的現存國際秩序帶來衝擊,特別是中國要主導東亞和西太平洋地區的態勢十分明顯。艾利森教授認為,美中兩國目前的態勢完全具備「修昔底德陷阱」的特徵。他在書中對於兩國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方面的對比分析讓人感到悲觀——

當年英國把霸主的地位拱手讓給美國而沒有兵戎相見,除了老霸主實力不濟之外,兩國在語言文化歷史等方面的同源性也是重要原因。但是中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實在太不相同了,在所有方面可以說是南轅北轍。兩國唯一的相同之處就是都自我感覺極為良好,都覺得自己具有別國無法企及的出類拔萃。中國人信奉「天無二日」、「一山不容二虎」,除了中華上國之外別人都是野蠻人。中國和別國的關係應該都是萬邦來朝的關係。而美國人則一直相信美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新加坡已故總理李光耀說過:「不要說在全世界,就是在西太平洋地區,美國對於自己會被一個長期以來被蔑視和從不放在眼裡的亞洲民族所取代在感情上是極其難以接受的……美國人的文化優越感會使得這個轉換適應異常艱難。」在政治制度方面,美國人是寧願貧窮也不能放棄自由。三權分立的政府會造成扯皮、拖延和失效,但是美國首先要排除的是強迫服從的獨裁政體。當然,獨裁政體做事情的效率會高,這卻恰恰是許多中國精英分子所看重的特徵。在他們看來,政權不是民選的不要緊,只要能做事情就具有了合法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