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意凡觀點:「女性力量」的進步與憂愁

2018-11-02 05:50

? 人氣

然而,上述這種說法無法良好解釋高管的酬勞差異,也不適用當今二十幾歲至三十幾歲的千禧世代。了解實情的人知道,很多時候照顧小孩只是藉口;女性離開職場的真正原因卻是:工作沒有成就感、被當作奴僕使喚、薪水不成長隱含的自己不受重視的現實。ICEDR於2016年在美國進行的調查,呼應了這樣的認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外有些人作出結論,說上述現象是整體企業對女性的成見與刻板印象造成,是一種歧視;或者如最近引用麥肯錫與LeanIn.Org的數字,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所認為的,是辦公室裡的性騷擾/性侵害行為沒受到制裁,使女性在同事間顯得沒權力,也導致女性不被尊重、升遷受阻。

上述兩種解釋雖然有其道理,但恐怕不完全反映當今現實,畢竟越來越多男性因為母親是職業婦女,對女性的看法已更趨開放進步。另一方面,兩種解釋導向的相同解決方法,即硬性保留一定數量的高管職位給女性,則已引發競爭不公平的爭議。

欲改變女性的社會地位,就得更深刻地了解驅動此現象的原因,即便結論不符合政治正確。

在一個組織中要能被賦予重大責任,或在任何領域中要具備影響力,天生的聰明才智只是門檻。更重要的是:格局視野、領導統御、團結人心、整合與吸引內部和外部資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智慧地冒險等等各種人格特長。領導組織,雖然不需身體性的武力,在某程度上仍像帶兵打仗。

我在美商投資銀行工作時,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些通過種種困難關卡、由大學錄取進來的初階分析員中,女性遠遠多過男性;並且就算公司為取得男女平衡而想增加錄取男性,也因應徵者明顯的工作能力差異而失敗。這些稟賦高、好勝心強、負責任的女性,當其職位升遷到一定程度,背負起重大的業績責任時,卻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孤立無援。她們在外部進行的人脈活動很少有實質效果,在內部調動資源則常受阻礙,以致交不出具體成績而被迫離開公司,也間接導致公司少有女性高管的事實。在創投與私募基金,我也觀察到類似情況,只不過業績責任替換成了投資眼光與募資能力。

雖然女性常被認為較男性更有同理心、更擅長溝通,但非常可能的是:能夠進行現代版帶兵打仗的女性人數,遠遠不及男性,以致擔任高階管理的女性人數不成比例的少。如此,便也解釋為什麼在獨立作業的專業人士方面,女性人數與男性不分軒輊了。

然而正如西蒙·波娃所說,女性的人格特長是形成的而不是天生的,是女性在人格形塑過程中,所面臨的處境造成的。一些別具風範的特殊女性便用各自方法演示,限制人格發展的處境可以被超越。這些處境,於《第二性》七十年前出版時很糟糕,但是到今天,除了更趨於平等的智識教育使女性不再懷疑自己的才智之外,仍然極大地阻礙著一個女性發展自主性與行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意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