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視日本為「仇」而非「敵」的戴季陶

2015-07-08 05:50

? 人氣

戴季陶認為在文化上日本曾經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且長達千年之久,故在文化上兩國地位和力量是不相等的,而日本當時雖在軍事上具有極大的強勢,但只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短暫的一瞬間,現雖結怨,但怨消終可為友,故為「仇」。而俄羅斯在歷史上隸屬西方文明,直至近代為止,中俄兩國在文化上的交流、影響、滲透遠不可與日本同日而語,可謂是與中華文明相匹敵的對手,故為「敵」。戴季陶的此種想法在1933年即已產生,戰時及戰後從未改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梅屋莊吉父女與戴季陶一家(1930年,于南京戴季陶宅)。左一為戴季陶。
梅屋莊吉父女與戴季陶一家(1930年,于南京戴季陶宅)。左一為戴季陶。

蔣介石對戴季陶日本論評價極高

問:蔣介石與戴季陶關係極為密切。那麼,蔣介石日記中對戴季陶的日本論有何觀感,尤其是北伐以後?

張玉萍:蔣介石對戴季陶的日本觀評價很高,在很多的對日政策中採納了戴季陶的建議。蔣介石在對日關係問題的處理上,如對九一八事變的處理方式、「安內攘外政策」的實施、中日問題國際化戰略、備戰與抗戰時期的認定、聯美抗日等一系列對日措施,基本上與戴季陶的認識相同。

問:與文學家周作人、軍事思想家蔣方震的日本觀相比,您覺得戴季陶的日本觀有何特色?

張玉萍:首先三個人在留日原因上頗不相同。戴季陶是因參加科舉考試失敗,進入留日預備學校,受到退學處分時得到日本教習的幫助,開啟了日本留學之路。對戴季陶來說,留日是其唯一接受教育、出人頭地的機會,因此必然地從很早即開始對日本本身表示出強烈的關心。周作人自幼感受到前近代社會的黑暗面,為了能從中脫離出來,從而對擁有先進的近代文明的日本表示出強烈的關心,認為日本作為學習西方近代文明的留學之地頗具魅力。而蔣方震則是因在求是學院賦詩悼念唐才常,受到院方嫉恨,欲革其紀。危難時因得到同院教師的幫助,被派往日本。其對日本並不太感興趣,因偶發事件而負笈東瀛。因此可以指出對日本不太關心的蔣方震、在某種程度上比較關心的戴季陶、周作人之間的差異。

留日期間,三者亦表現不同。戴季陶有意識地深入廣泛學習日本的歷史、政治、社會及文化,因而對日本獲得了綜合性的、理性化的理解和認識。周作人則將日本文化視作自身的一部分,以文學為中心以日本人的感覺來體會日本文化。而蔣方震通過接受陸軍教育或與日本軍人的個人接觸,從感覺上認識日本文化,同時還對日本的政治、軍事獲得了豐富的知識。

留日歸國後的經歷和在中日關係惡化中發表的日本論,也反映出他們這種與日本的關聯方式。戴季陶作為新聞報導人士開始從政,作為孫中山的日語翻譯成為中國國民黨黨內的對日交涉專家、孫中山思想的解說者,在政界佔有重要地位。因其強烈希望中日連帶,而當日本終於成為國民革命之敵時,開始撰寫《日本論》。因此,此書具有說服中國人向成功地實現了近代化、富強化的日本學習的同時,還宣告了與軍國主義化的日本訣別的雙重構造。即一貫關注日本,用冷靜、謙虛的態度認識日本的戴季陶,剖析了日本民族的歷史性發展,及作為其結果的「民族帝國主義」化的原因和過程,促使中國人奮起和警戒,這正是此書撰寫的目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