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宣布擴大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後,今(12)日再傳洽談輝達(Nvidia)、超微(AMD)等晶片大廠,盼共同合資「解救」英特爾(Intel)的晶圓代工業務,引發市場關注。我駐新加坡代表童振源引述市場研調機構「TrendForce」數據指出,台積電全球市占再創新高,並在這波成長潮中展現絕對主導的地位,對全球晶圓代工營收增長的貢獻高達95.6%;反觀中國三大主要晶圓代工廠仍面臨挑戰。
童振源11日在臉書指出,據TrendForce最新統計,2024年第四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達384.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較第三季增長9.9%,成長主要受惠於人工智慧伺服器、旗艦級智慧型手機應用處理器,及新一代桌上型電腦平台,對高階製程晶片的強勁需求,成功抵銷成熟製程市場需求下滑的影響。而台積電在成長潮中展現絕對主導地位,第四季營收達268.5億美元,讓全球市占率進一步攀升至67.1%,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童振源並盤點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排名指出,前10名的總市占率維持在96.2%,市場格局變化不大,異動只有合肥晶超越力積電,三星仍穩居全球第二;但整體來看,除台積電外,其餘主要晶圓代工廠的市占率普遍下滑。若以年度趨勢來看,台積電市占率持續上升,從2022年的55.4%提升至2024年的64%;而中芯國際則是唯一市占率小幅成長的其他晶圓代工廠,從2022年的5.3%微增至2024年的5.7%;相較之下,三星市占率則顯著下滑。
童振源指出,儘管中國政府持續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但中國三大主要晶圓代工廠的全球市占率並未顯著提升。自2022年的9.6%降至2023年的9.0%,2024年僅微增0.1個百分點至9.1%,顯示其產能仍以低價成熟製程晶片為主,在高階市場的競爭力有限。中芯雖近年不斷擴產並獲得中國政府資金支持,但成熟製程晶片供應過剩導致售價下跌,嚴重影響其獲利能力;毛利率持續萎縮,從2022年的38%降至2023年的19.3%,2024年進一步跌至18.0%,顯示在全球市場競爭壓力下,中芯國際仍面臨極大挑戰。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