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後繼有人?中國AI「Manus」火速竄紅,這是「AI奇蹟」還是「行銷炒作」

2025-03-12 21:00

? 人氣

(圖/翻攝manus官網)

(圖/翻攝manus官網)

中國AI公司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6日發佈了影片介紹新的人工智慧模型Manus,而且在網路上引爆DeepSeek之後的另一波AI熱潮。

蝴蝶效應聲稱Manus「不是另一個聊天機器人或工作流程,而是一個真正的自主人工智慧代理」,共同創辦人季逸超說。「我們將其視為人機協作的下一個範式,並有可能一窺人工通用智慧(Artificial Generalized Intelligence,簡稱:AGI)。」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由於中國人工智慧模型DeepSeek對矽谷帶來了極大衝擊、使美國股市下跌1兆美元(約合新台幣32.9兆),因此分析師對Manus持懷疑及謹慎態度。Manus目前仍處在僅限邀請者使用的內測階段,而且其評價褒貶不一,有一些人認為其將會擾亂市場,也有人認為這個AI沒有外傳的那麼強大。

Manus為何形成熱潮?

Manus與ChatGPT DeepResearch等其他人工智慧代理不同之處在於其「Manus電腦」功能,允許用戶直接觀察和打斷人工智慧的思考和執行過程,隨時進行補充或編輯內容。季逸超稱用戶可以透過Manus分析求職者的履歷表選出最好的一份;分析某地區的安全與房價數據,找到最可行的房租選擇。

但這些功能還不是Manus最驚人的特點:據中國科技網站36Kr的報導,Manus的運行成本僅為DeepResearch的十分之一,運行單次任務的成本為2美元(約合新台幣66元)。

儘管Manus的成本很低,而且新創的蝴蝶效應僅籌集了超過1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2億)的資金,但是一些用戶仍然認為Manus跟目前居於領先地位的人工智慧一樣好、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重新強化中國低成本顛覆人工智慧市場的敘事。

「我嘗試過數百種人工智慧工具。我每天都在嘗試新的工具,」 印度軟體開發者阿舒托什·什里瓦斯塔瓦(Ashutosh Shrivastava)對彭博新聞(Bloomberg News)表示。「我從未見過像Manus這樣的東西。」

Manus是否名不虛傳?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Manus尚未成熟,需要更多訓練才能成為誠品。

杜克大學電機與電腦工程教授陳怡然認為,蝴蝶效應已經意識到這個事實。他對彭博新聞表示:「儘管產品尚未完全開發,但透過成為先行者,他們可以吸引投資者。」虎嗅網的評論家王智遠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信息泛濫的时代,如何讓公司產品一推出就能迅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王智遠認為蝴蝶效應之所以將Manus僅限邀請的內測階段,原因可分為二:行銷與節省成本。作為鮮為人知的AI公司,蝴蝶效應希望可以透過塑造一個圍繞Manus的人為稀缺氣氛,是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除此之外,儘管Manus的運行成本很低,該公司的營運預算有限制。為了節省資金及快速發展Manus,將用戶群限制在可承受的人數範圍內,直到公司發展到足夠大可以容納更大的用戶群,這是有意義的。

有鑑於此,用戶對Manus的評價出現分歧也就不足為奇了。

凱爾·威格斯(Kyle Wiggers)在科技新聞網TechCrunch寫道:「就目前平台而言,Manus 似乎是一個領先於技術創新的炒作案例。」

Manus是否對網路安全構成威脅?

有鑑於台灣、韓國及一些美國州都禁止政府員工使用DeepSeek,許多人想知道Manus是否會得到同樣的待遇。美國田納西州最近發佈政府員工使用DeepSeek與Manus的禁令,成為第一個州政府實施Manus的禁令。

根據中國法律,資料中心必須根據要求與政府機構分享資訊。

人工智慧、科技與隱私學院共同創辦人路易札·賈洛夫斯基(Luiza Jarovsky)在她的時事通訊中寫道,「Manus AI 似乎將自己描述為一家中國公司(其團隊位於中國),但在新加坡設有法人實體。從資料保護的角度來看,關鍵問題是:其伺服器位於哪裡?有任何與中國有關係的公司嗎?有資料傳輸到中國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