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欄:莫愁死後無人讀─為苦難中國留下文字見證的知識份子

2018-10-13 06:20

? 人氣

殷海光説,「徐復觀兇咆起來向獅虎,馴服起來像綿羊」。對於現代中國掌握權力的政治人物,徐復觀以獅虎之聲對他們發出怒吼;對於備受欺淩哀苦無告的勞苦群眾,他像綿羊一樣地撫慰他們心靈的創傷。學者黃俊傑在《東亞儒學視域中的徐復觀及其思想》一書中又用「土撥鼠」的比喻:「在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中,徐復觀是如此地突出:他是一個出身湖北的農村子弟,從農村的泥土中獲得生命的動力,他好像一隻土撥鼠,從農村的泥土裡探出頭來,以他鐳射式的眼光與睿智,掃描傳統中國文化的病根,診斷現代中國的苦難,從思想史角度開出治療病灶的藥方,為這個時代留下可觀的著作。」他感概説:「幾十年來,我從徐先生的著作的字裡行間,讀出了他的一顆『感憤之心』,和這顆『感憤之心』為二十世紀苦難的中國所留下的文字見證。」徐復觀喜歡買書,做打油詩曰:「莫愁死後無人讀,付與乾坤飽蠹魚。」他自己著作等身,他的著作讓讀者常讀常新,當然更不愁沒有讀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儒家傳統與民主自由能融會貫通嗎?

本書不是通論性質的「思想傳記」,卻細緻地梳理了徐復觀與其他新儒家學人之異同。作者指出,在新儒家四大家中,錢穆與徐復觀專注於歷史學,唐君毅、牟宗三則着力於形而上學。而在歷史學領域,徐復觀與錢穆也形成鮮明對比:錢穆強調中國知識分子與歷代政權的和諧關係,而徐復觀則側重兩者的緊張性。

或許因為作者本人以儒家自居,對儒家思想缺乏批判性思考,故而對錢穆與徐復觀之差異只是點到為止,未能深入比較。香港學者張璠璟指出,錢、徐二人對「民主」的體認大相徑庭:錢穆雖強調「民主」的重要性,卻受其守護中國文化的強烈意願所束縛,且囿於「書齋學者」的生命形態,對傳統政治在實際運作的各種弊端欠缺深刻體知,故在其推崇傳統的「士人政府」之時,未意識到此一含有菁英主義的模式,究其實帶有專制的意涵。徐復觀則由於同時受到傳統儒家思想和參預現實政治經歷的影響,對民主的認識有不同於錢穆的更深刻之處,他強調儒家與專制王權的長期抗爭,與錢穆之強調中國傳統思想的「圓融」與「和諧」形成對比。錢徐二人所爭論的焦點,端在傳統中國政制是否專制,以及中國未來的民主之路如何前行。錢穆傾向於秉承孫文「三民主義」的說法,認為具有道德、智慧的精英分子握有政治權力,可保證每一個人的自由與平等,卻忽略了這一理想中本身包含的「將政治道德化」的專制意涵。徐復觀將「儒家精神」與「自由民主」作為生命中兩大主題,提倡保障消極自由,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擇其善者而從之」,似乎更接近英美保守主義或古典自由主義之精髓。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