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假﹙?﹚新聞,學思辨

2018-10-01 05:30

? 人氣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李俊俋、立委葉宜津召開「快查証、別傳播、幫澄清,別讓假新聞戕害台灣的民主政治」記者會。(資料照,陳明仁攝)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李俊俋、立委葉宜津召開「快查証、別傳播、幫澄清,別讓假新聞戕害台灣的民主政治」記者會。(資料照,陳明仁攝)

每逢選舉到,台灣島上即熱鬧非凡,各式議題討論喧上雲霄。不管當事人、旁觀者、無關於己之人…皆能軋上一角。各吹各的調,各彈各的曲。也正因如此,百家爭鳴,才顯這島國的多姿與多元。

近來,「假新聞」此一議題,更是非操弄不可的顯學。甚已上綱至「國安」的層級,凡夫俗子如我,怎可錯過此一大戲,說什麼也得刷個「我思故我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80917-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李俊俋、立委葉宜津召開「快查証、別傳播、幫澄清,別讓假新聞戕害台灣的民主政治」記者會。(陳明仁攝)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李俊俋、立委葉宜津召開「快查証、別傳播、幫澄清,別讓假新聞戕害台灣的民主政治」記者會。(資料照,陳明仁攝)


人類活動時,會以不同方式,如文字、圖解等,記載、留存下來。有時,是不經過記載、留存的方式,而是走過留下的「痕跡」。而這些都只是所謂的「資料」,其單獨存在的本身,並不具意義。而當這些散亂繁雜的「資料」,被有效整理、分析、歸納…經過一番處理後,就成「資訊」,可就有意義了。然而,若挑選的「資料」是無意間留下的痕跡,而處理時又有心、刻意「去菁存蕪」﹙沒寫錯﹚、上下其手…則這「資訊」,就不只是有意義,還帶那麼點有意思、有料!而這「資訊」,透過一些傳統、新創的管道發佈出來,就成了一條訊息、一則「新聞」。

一則新聞,有沒有存在的意義,端賴讀者的自由心證。幾經傳頌之後,往往不是失了焦,就是更往焦點聚。所以才會衍生出更多的新聞與討論,這就是新聞妙的地方。而連續劇拖太久,易餿掉,也正是新菜上場的好時機。至於這「假」,「偽」也!還是人為也。而人做的,也就可用人思考。

蔡英文總統接見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訪問團時,呼籲國際青商會重視中國散播假新聞。(總統府官網)
蔡英文總統接見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訪問團時,呼籲國際青商會重視中國散播假新聞。(資料照,總統府官網)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共鳴!振動頻率相同,即可產生共鳴;反之,噪音也!新聞好壞、真假,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您不信的「假」新聞;有人因共鳴奉為規臬。就算證實是則「假」新聞,也有值得讀者去思考、思辨。

未來 AI 將是趨勢,人手作將趕不上 AI。而 AI 難以取代…人的「思考」、「思辨」將是值錢的。人不能被牽著鼻子走,有思想、會思辨才是人們該賴以驕傲的特色。「假」新聞,無須國安來約束,也難約束。髒錢都可以地球繞一圈,變乾淨、清白了。「假」新聞,當然也能繞一週,不是我說的。但,還是「假」新聞。

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是學者、媒體的事。觀讀真、假新聞則是讀者的權利。而思辨新聞的真偽,卻是讀者該學的能力。想像…以國安高度,選擇性地保護某些新聞,兼顧箝制另某些新聞。這…在怕什麼?人類得學會用思辨,自行從一堆混搭的垃圾中,分類、分辨出有用、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訊﹚,學會取捨。如此,「假」新聞,奈我何也!

*作者為餐飲工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顏子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