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年輕人為何走上街頭 國內外學者投書外交家雜誌表達對國會改革憂心

2024-05-26 18:05

? 人氣

立法院聚集大批民眾抗議藍白國會改革法案,也讓國內外學者投書外交家雜誌解析。(資料照,洪煜勛攝)

立法院聚集大批民眾抗議藍白國會改革法案,也讓國內外學者投書外交家雜誌解析。(資料照,洪煜勛攝)

立法院會處理國會職權相關修法,引發「青鳥行動」10萬民眾抗議,而4名台灣學者25日投書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說明在野黨試圖以不必要速度強行闖關,及法案內容、提出時機等,都促使年輕人走上街頭示威。台灣學者王宏恩、吳冠昇、陳方隅、葉耀元共同投書指出,上街的年輕人都是被民進黨動員的說法太過天真,且很大程度上沒有根據。今年的總統大選結果可見,台灣年輕選民並未支持民進黨,其中許多人轉向新興第3勢力民眾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4人指出,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關鍵人物黃國昌現在是民眾黨立委,國會職權修法法案則由國民黨及民眾黨聯手提出。若端看年輕人的投票模式,一般人可能會預期年輕人支持民眾黨的改革作為。然而,事實證明情形正好相反,5月19日,也就是5月21日立法院外大規模抗議的前2天,民眾黨也在民進黨總部外示威,表達對民進黨8年執政的不滿,即便示威活動安排在週日下午,以配合學生的時間,但只有2000人到場,而5月21日立院外的人數超過2萬人。

4學者提到,首先,藍白試圖以不必要的速度強行通過法案。民進黨立委試圖在法案二讀前協商條款或提出自家版本,但都被國民黨和民眾黨阻止。5月21日二讀時,國民黨立委、立法院院長韓國瑜宣布,以舉手不記名方式表決,無視所有清點人數的動議。該法案的最終版本是由民眾黨和國民黨秘密協商而來,內容直到二讀開始時才向立委公布。這一舉動大幅降低年輕人對法案的信任,從許多抗議者在街頭的口號表示,「沒有討論,不是民主。」

同時,24日時,30名國際學者也在「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刊出聲明表示,「作為台灣的長期友人、支持者及倡議者,我們聯名對中國國民黨及台灣民眾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提案表達嚴正關切及失望」。相關學者包括美國在台協會(AIT)前處長司徒文(William A. Stanton)、楊甦棣(Stephen Young)、台灣公報(Taiwan Communique)發行人韋傑理(Gerrit van der Wees)、倫敦政經學院榮譽教授胡克禮(Christopher Hughes)等人。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24日接受「日經亞洲」(Nikkei Asia)專訪時質疑,相關立法將使國民黨和民眾黨掌控廣泛的調查權,恐造成5月20日剛宣誓就職的總統賴清德面臨「跛鴨」風險。柯建銘質疑,包括黃國昌、韓國瑜、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正在把台灣出賣給中國,他們沒有作為主權國家一分子的概念。「日經亞洲」近日也由特約撰稿人周浩霖(Thompson Chau)撰寫多則報導指出,日前30名學者抗議國會改革法案的記者會及民眾的抗議,對法案通過有推遲等報導。

此外,3月卸任的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資深主任的杜如松(Rush Doshi),21日也在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網站撰文分析賴清德就職演說,提到因為在兩岸關係部分,賴清德給出清楚答案,其展現的政策連貫性大於差異性,中國可能會加強施壓作為回應。對美國來說,關鍵是能否避免兩岸惡性循環;若兩岸都保持克制,並被對方承認、回應,這或許是一條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途徑,美中台三方都必須努力應對複雜的動態情勢。相關說法,也被視為美方對賴清德就職演說的態度展現。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 事實查核》擴大國會調查權恐讓軍事機密外流?藍白修正版本與現行條文差在哪?

‧ 一文看懂》我會被罰20萬嗎?國會改革增訂罰則,誰可能觸犯藐視國會罪?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信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