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政騏觀點:灰犀牛才能突破僵局—評賴清德就職演說的兩岸關係

2024-05-25 06:40

? 人氣

作者表示,相較於前兩位民進黨籍的總統,總統賴清德的就職演說是迥異於國民黨,也沒有去創造任何新的論述去迎合對岸領導人,其中對於兩岸關係的主張,幾乎就是樸實的闡述《台灣前途決議文》。(總統府提供)

作者表示,相較於前兩位民進黨籍的總統,總統賴清德的就職演說是迥異於國民黨,也沒有去創造任何新的論述去迎合對岸領導人,其中對於兩岸關係的主張,幾乎就是樸實的闡述《台灣前途決議文》。(總統府提供)

針對賴清德520的就職演說,有論者將之定調為「務實台獨正式登場」,並認為「蔡英文讓美國完全放心,從沒有意外,陳水扁則是搞得讓小布希痛罵。若作為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介於兩者之間,有潛力成為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的灰犀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黑天鵝指的是市場中未知的意外風險,而灰犀牛則是指已知卻容易被忽略的風險。身為「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確實可能成為美中關係的灰犀牛,但是他在就職演說中清楚的勾勒出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擘劃的台灣前途,等於及早提醒美中兩大國的領導人,好好關注這隻灰犀牛,認真的面對民進黨執政與《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內容。一旦灰犀牛提前受到關注,就不容易成為風險,反而可能成為突破僵局的契機。 

賴清德是真正民進黨的總統 

相較於前兩位民進黨籍的總統,賴清德的就職演說是迥異於國民黨,也沒有去創造任何新的論述去迎合對岸領導人,其中對於兩岸關係的主張,幾乎就是樸實的闡述《台灣前途決議文》。因為不論陳水扁的「四不一沒有」,還是蔡英文的「以《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關係」,或者在修辭上說了幾次中華民國、幾次台灣?用「中國大陸」或「中國」來稱呼對岸?這些都是雞毛蒜皮,人家看的還是「民進黨總統」,所以無論說得再懇切、或是如何向「一中原則」妥協,中共仍然只能給民進黨籍的總統「聽其言、觀其行」和「未完成的答卷」。 

作為政黨提名的候選人,總會有一些政黨的共同主張,尤其是在兩岸關係這種關鍵的議題,政黨更應該有一致性的主張,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因此,與其隱藏政黨的主張,向中間靠攏,企圖營造「全民總統」的形象,不如正面的向人民、對國際清楚闡述政黨的主張。這是負責任做為,讓已知的灰犀牛沒有意外,甚至可能突破僵局。 

預示灰犀牛才能突破僵局 

前兩位民進黨總統,在首任的就職演說都向「中」靠攏,一方面將自己統獨的光譜往中間移動;一方面在措辭上儘量符合「一中原則」避免刺激中共,不過事實證明,中共並沒有因此買單,美方也沒有因此改由總統親發賀電,因為兩大國都是對黨不對人。 

同樣的,在不斷向「中」妥協仍無法得到青睞的情況下,第一位民進黨總統陳水扁選擇走自己的路,與中國對抗,由於不受控制而可能牽連美國,才會「搞得小布希痛罵」。第二位民進黨總統蔡英文遭受到同樣的待遇時,由於已經釋出最後底線仍得不到中共正面回應,只好轉而對美國言聽計從,才能「讓美國完全放心」。這兩種情況,使台灣失去主動性,顯然都不是對2350萬台灣人民最有利的方式。 

賴清德選擇當民進黨的總統,清楚的根據民進黨的黨綱黨章說明兩岸關係的立場,作為已三度執政且(民主化後)首次執政超過八年的執政黨,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當然有自己的主張,這是對台灣人民負責,給國際社會穩定的做法。迫使美中雙方必須認真面對民進黨對台灣前途的主張,好好研究如何處理這隻灰犀牛可能暴衝造成的風險,從而找出在美中兩大國競爭之下,台灣海峽兩岸的和平相處之道。 

別忘了,還有何志偉

有勇氣且睿智的對灰犀牛提出預警,讓相關的各方無法繼續忽略這個已知的風險,就事論事,從而找出解決之道,或至少能降低風險發生時的傷害。賴清德任命的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有相似的特質,當然有時候會因此成為說出國王根本沒穿衣服的「死小孩」。不過之前印度移工是否來台的爭議,只有何志偉敢站出來開記者會宣示「反歧視」,且就事論事的指出其中固然有「認知作戰」的干擾,但也確實存在台印雙方能各取所需、互助互惠的面向。 

何志偉在宣示「反歧視」的立場後,接著進一步召開國際會議,邀請印度莫迪總理的經濟顧問來台座談,各方集思廣益、開放討論,讓台印雙方清楚認知彼此的立場和可能的風險,最後站在維護台灣利益的立場逐條審查MOU,將其中可能的風險逐一解除。由此可見「死小孩」其實有成熟的化解風險的能力,有能力協助賴清德預示的灰犀牛,讓各方先別急著批評,而是冷靜的逐一面對風險,找出最好的管控之道,也就是兩岸和平互惠的契機。

*作者為台灣新動力智庫執行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