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兩國論」走向「文明衝突」 趙春山:大陸有「這2招」對付台灣

2024-05-22 15:57

? 人氣

5月20日上午賴清德總統發表就職演說,內容提及兩岸「互不隸屬」,引起台海政治動蕩。(總統府提供)

5月20日上午賴清德總統發表就職演說,內容提及兩岸「互不隸屬」,引起台海政治動蕩。(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演說提及兩岸「互不隸屬」,引起中國大陸方面嚴厲批判。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趙春山做出解讀,賴清德就職講話試圖切斷台灣與大陸的連結,恐陷入「文明衝突」,兩岸變成「非我族類」的鬥爭,而且內容展現出「活生生」的「兩國論」,未來中國大陸將採「圍點打援」「孤立台灣」的應對做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5月22日舉行「賴清德上台後的兩岸及東亞國際形勢」座談會,邀請兩岸關係學界權威學者趙春山與邱坤玄對談。

「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感到惶恐,這次(賴清德)就職講話讓我非常憂心」,從事兩岸關係研究將近一甲子的趙春山,比較了1996年李登輝至今歷屆總統就職演說,強調陸方這次對賴清德講話根本沒期待,卻又怕受傷害,因為北京不想要台灣在此節骨眼上出事情。但是賴清德520講話讓大陸不得不將目光轉移到台灣身上,連外長王毅都出面回應,大陸智庫學者幾乎傾巢而出進行批判。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榮譽教授趙春山解讀賴清德總統520講話,研判陸方未來的做法將是「圍點打援」與「孤立台灣」。(張鈞凱攝)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榮譽教授趙春山解讀賴清德總統520講話,研判陸方未來的做法將是「圍點打援」與「孤立台灣」。(張鈞凱攝)

形勢何以至此?趙春山分析,北京方面透過4月「馬習二會」傳達出「中華民族」的重要訊息,只要認為我們是「自己人」就可以談下去。問題在於,賴清德520演說完全嗅不出絲毫有「自己人」的感覺,還試圖在民族、文化、歷史等方面切斷台灣與大陸的連結,兩岸恐演變為「文明衝突」,走向「非我族類」的鬥爭「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趙春山說這個道理是美國人最不懂、賴清德最忽視之處。

此外,當年李登輝提出兩岸是「國與國關係」,至少前面還有「特殊的」三個字;而蔡英文在2021年國慶演說中提出兩岸「互不隸屬」,也還有2016年其就職演說時提及《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前提。趙春山指出,賴清德的說法是往台獨傾斜、「活生生」的「兩國論」,與李登輝和蔡英文的意義不一樣。

趙春山直言,賴清德520演說還公然引進外力,感謝美國美國完成《印太安全補充撥款法案》立法,等於是把自己比喻為以色列、烏克蘭。其言下之意便是要拖美國下水,要美國未來幫助台灣,「這個情形從李登輝至蔡英文的就職演說都不曾有過」。

趙春山研判,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事先來了台灣好幾次,賴清德就職演說的內容美方「理論上應該知情」,但還是讓賴清德這樣講,表示這是美國所同意的。不管賴清德講話文稿中間有多曲折,美國透過AIT事後對此表達「歡迎」,那麼美方與賴清德就綁在一起了。趙春山指出,難怪廈門大學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會說,賴清德就職演說給出的就是一份徹頭徹尾的「兩國論」答卷,「背後充滿了美國人的算計」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5月22日舉行「賴清德上台後的兩岸及東亞國際形勢」座談會,邀請兩岸關係學界權威學者邱坤玄與趙春山對談。(張鈞凱攝)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5月22日舉行「賴清德上台後的兩岸及東亞國際形勢」座談會,邀請兩岸關係學界權威學者邱坤玄與趙春山對談。(張鈞凱攝)

至於中國大陸接下來會有什麼實際的做法,以應對其眼中徹頭徹尾的「兩國論」答卷?趙春山有2個預測。其一,大陸必會「圍點打援」,也就是把台灣圍著,在軍事上針對美國及其盟友,加強「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的力道。

其二,趙春山援引康熙7年(1668年)施琅上疏朝廷「因剿寓撫」的戰略方針,表示未來中國大陸將對台灣和戰並用,以「剿」為主,不斷對台進行軍事威懾,同時施以經濟封鎖、外交孤立、內部分化等「撫」的做法。他認為,陸方對賴「我心已死」,賴清德520講稿宛如「引蛇出洞」,讓中國大陸徹底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對台灣的威脅不見得是打你,讓你活得不舒服、活不下去,一樣是威脅」,趙春山強調,美國對台軍售、「掃帚保台」等等都只是宣傳,沒有硝煙的戰爭、無形的壓力往往才是最可怕的。他說,中美軍力比較美國雖占上風,但美國要顧太多戰場,而大陸只要顧好東亞和台灣就夠了,「美國是厲害,有十幾艘航空母艦,但大陸三艘航母全對著台灣時,誰厲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鈞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