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王生明陳壽人與兒子訣別,談國共最後一戰

2024-05-11 06:10

? 人氣

一江山軍司令王生明(右)於44元旦返台受獎,並與妻子及兒子合影,也是王家最後一次相聚。(作者提供)

一江山軍司令王生明(右)於44元旦返台受獎,並與妻子及兒子合影,也是王家最後一次相聚。(作者提供)

1950年3月大陸西康,國軍69軍已被解放軍包圍,因兵力懸殊突圍無望,69軍少將參謀長陳壽人與軍長先後舉槍自戕。此役之後國軍完全退守沿海島嶼。蔣介石意圖以「雲滇」作為反共基地的構想不復存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55年1月,解放軍首次以「三軍聯合作戰」方式強攻「一江山」,激戰二天後,指揮官王生明上校以手榴彈自戕。此役由於共軍大量使用火焰噴射器,加上海空軍火力絕對優勢,戰鬥異常慘烈,是以又被稱為「國共的硫磺島戰役」。此役後「大陳島」隨即主動撤軍,外離島僅剩金馬澎等島嶼。

前總統蔣中正(左)與一江山軍司令王生明視察南麂前線。(作者提供)
前總統蔣中正(左)與一江山軍司令王生明視察南麂前線。(作者提供)

回顧這兩場戰役的指揮官王生明、陳壽人將軍當年都是拋妻棄子,遠渡重洋去打一場根本沒有生還的戰爭,最後兩人都是與陣地共存亡(陳壽人將軍屍骨無存;一江山陣亡官兵通通被焚燒)。最悲涼的莫過於當年基於「保密防諜」,妻子根本不知道丈夫遠赴敵後(前線),兒子還以為爸爸只是平常回營區,感受不到父親有特別的眼神或舉動,因為爸爸甚麼都沒說。

今天我寫這篇文章是基於下列四個原因:

第一是看到「台教會」等獨派團體反對陸軍官校慶祝「黃埔百年」校慶,以「黨國私軍」加以汙衊,並揚言以「台灣精神」取代「黃埔神話」。令筆者感慨萬千,為何這些獨派人士對「黃埔精神」的認知如此膚淺? 

第二是我在軍事監獄服務時,因投書媒體《搶救屈大兵》險遭軍法司羅織欲加之罪,幸蒙理律陳長文大律師仗義相助,之後進而了解其父親陳壽人將軍殉國的經過。

第三是在媒體上看到前副總吳敦義在「紀念蔣公座談會」時曾提及陸軍官校大門前有一條「王生明路」,這條路是為紀念死守一江山的英雄王生明將軍而命名,訝異吳對陸軍官校人文環境何以如此熟悉,答案原來是他曾在陸官服預官役。

第四是看到包正豪教授在美國紐約州和考克機場設有Military Courtesy Room(MCR,軍方禮遇室)感慨美國人是這樣的尊重軍人,而台灣呢?

今天我只想驕傲的告訴台灣的年輕人,中華民國有很多值得尊敬的軍人,他們慷慨赴義的壯舉,絕對不輸給美國軍人;同樣也以莊嚴的態度告訴獨派團體,除了已殉國的陳王二位將軍外,蔡總統任內的國防部長馮世寬,其年輕時每次緊急升空攔截米格機,他心裡只想一件事,就是捍衛中華民國領空。另一部長邱國正在「96台海危機」時,含著淚水寫遺書,告訴兒子他準備用生命保護台灣。請問他們四位誰是「黨國私兵?」

首先談《最後一顆手榴彈留給自己》-王生明將軍。1955年元旦,王生明才剛從蔣介石總統手中接過「克難英雄」的獎章,旋即接到將擔任大陳島最前線的「一江山」防衛指揮官,而長官給他的命令是「死守一江山」。他知道此去絕無生還可能,但基於保密又不能告訴妻兒,所以在基隆碼頭上演一齣人世間最悲慘、最痛苦的生離死別。

出發前,全家人在衡陽路拍了一張全家福照,同時也是唯一的遺照。在紀錄片《最後的島嶼》中,清楚的描述著:「父子二人走到基隆碼頭,也是父子關係的盡頭。王生明捨不下就此分離,於是拉起不到十四歲兒子王應文的手,一切近在咫尺,戰火即將開打。父親的心,不知如何告別一個尚未長大的孩子;送兒子至公車站時,頓時下起大雨,王生明此時只能掏出口袋中的手帕蓋在兒子頭上,試圖想遮擋根本擋不住的大雨,這是他為兒子做的最後一件事」。

上船前,王應文問了父親:「爹,下次您什麼時候回家?」王生明摸了摸兒子的頭,似乎聽見父親嘆了口氣說:「等爹把仗打完了再說」。元月19日,一江山由於失去海空優勢,只能眼睜睜看著小島被共軍轟成火海。第二天解放軍大量使用火燄噴射器,高地機槍堡逐一被突破,王親自率部逆襲反覆拚殺。至下午4時左右王生明最後一次與大陳防衛司令部通話時說:「敵人距離只有五十公尺,我還留了最後一顆給自己的手榴彈,我絕不給國家丟人…」,一江山從此斷訊。

接著談「軍人沒有拒絕上戰場的權利」陳壽人將軍。1949年9月,陳與妻子及四個孩子都已經從大陸撤到台灣,俟年底接到國防部電令,命令他立刻回重慶擔任第六十九軍少將參謀長,當時中共解放軍已經席捲整個中國大陸,僅剩四川西康一隅在做最後零星的抵抗,繼續打一場根本沒有勝算的戰爭。陳壽人沒有考慮沒有猶豫,立刻千里赴戰,匆促到連五歲的陳長文都不記得父親有對他特別叮囑的話,那個眼神彷彿告訴他爸爸只是回營區,別擔心!

六十年過後,陳長文在媒體訪問時表示:「那是一場沒有意義的戰爭,不是嗎?那是非常非常沒有意義,這樣講是對爸爸不敬,我相信他當時有他的意義。我難以想像,是誰做出這個決定,要我爸爸回去?大陸淪陷了,這一批人為什麼還是要去打那最後一仗?」

為甚麼是我爸爸去?

王應文與陳長文兩個人心中的糾結與疑惑,都是同樣的問題,為甚是麼叫我爸爸去去防禦一個根本守不住的陣地,去投入一場毫無勝算的戰鬥,它的價值在哪?這種白白犧牲的行動,意義何在? 這個簡單又複雜的問題,就讓我藉由兩部電影來回答。

陳長文(左二)與兄姊、母親。(作者提供)
陳長文(左二)與兄姊、母親。(作者提供)

第一是《搶救雷恩大兵》裡八位弟兄一直問約翰米勒連長,為甚麼要用我們八個人的生命去救一個二等兵回家,上級這個命令不合理且沒有意義,連長最後回答:我們只是換個地方、換個方式作戰,我們只要想到自己每多殺一個敵人,就離和平之路又近了些。第二是《赤色風暴》裡的林賽艦長。他認為服從是軍人的天職,戰爭是政治的手段;為了服從天職,軍人只有機械式地服從命令,才可以完成政治上的目的。所以他對副艦長杭特大吼:「軍人是來捍衛民主,不是來實踐民主的」,堅持發射核彈。

當王生明將軍在拉手榴彈插銷那一霎那,已成為于謙的《粉身碎骨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陳壽人將軍在四川邛崍山與解放軍激戰至彈盡援絕,舉槍自盡前一刻,也不會想到自己將成為陳陶筆下的《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兩人都是拋妻棄子,打一場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戰爭,都死在千里之外的敵區,且都是屍首全無。

50-60年代,台海熱戰轉冷戰期間,為了捍衛台海領空,新店碧潭橋上的空軍公墓裡,躺了多少只有「衣冠塚」不到30歲的年輕飛官;為了蔣總統「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的軍人魂,五指山的軍人公墓、金門太武山麓的公墓裡,埋葬多少「保衛大台灣」的英雄。古寧頭、登步島、823砲戰,就是有因為有這些台灣版的Hacksaw Ridgeu.《鋼鐵英雄》,讓毛澤東「血洗台灣」的迷夢徹底破碎。也誠如《硫磺島的英雄們》男主角接受採訪時所說:真正的英雄都已經死在沙灘上。

台灣並不缺英雄,只是英雄全被《228》的政治需要滅音了,都被獨派扭曲抹黑了。

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裡,軍人的待遇是微薄的,但士氣是高昂的,是會被人民所尊敬的,是會讓三軍統帥為他們落淚祭悼的。所以他們願意「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含笑犧牲,像飛蛾撲火,無怨無悔的拉開手榴彈與敵人炸得粉身碎骨。台灣並不缺英雄,只是英雄全被《228》的政治需要滅音了,都被獨派扭曲抹黑了。

轉眼間,陸軍官校百年校慶即將來臨,猶記得蔡總統在陸官92周年校慶時,曾神聖莊嚴承諾:「我是三軍統帥,從今以後國軍的榮耀就是我的榮耀,要把軍人的榮譽和尊嚴一次贏回來,我絕對不會讓陸官人孤軍奮戰…」。的確,軍人的尊嚴是源自三軍統帥內心的尊重,而士氣是被民眾激勵出來的。

今天「獨派大老們」急著要獨立,但總要有人像王生明、陳壽人將軍一樣的英雄,願拋家棄子、敢鬆開手榴彈與敵人一起見上帝,如此「台灣共和國」的美夢才有成真的一天。否則光高喊「台灣精神」或「鳳山精神」的空洞名詞,又有何意義?陳水扁總統自稱為「台灣之子」,又有何榮耀可言?

感思:

1.最令人莞爾的是許多獨派大老們,自己兒女各個搶著讀台大唸醫科、拿綠卡去美國。而「太陽花」反服貿的年輕人,或是裝精神病逃兵役或是「巧服」替代役,

2.這種「嘴砲愛台」最是「本輕利厚」。但如此台灣獨立之美夢,恐將「此恨綿綿無絕期」,套句阿扁總統的名言-「台灣獨立,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因為大家都珍惜自己的生命,都害怕流自己的血。

結論:

1.看看東帝汶的獨立運動(死了四分之一人口),全國橫屍遍野屍血流成河。我不知道追求台灣獨立的大老們「鳳山精神」何在?

2.但捍衛中華民國、保衛台灣安全的「黃埔精神」「錨鍊精神」「筧橋精神」「復興崗精神」,亙古不變。像王生明、陳壽人、胡嘉恆、陳懷生將軍一樣,在圓山忠烈祠森森陳列的銅牌上。

*作者為陸官名將研究老師、黃埔基金會顧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