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汪派」與「蔣派」在新加坡的鬥爭─從晚晴園與同德書報社談起

2024-04-07 07:20

? 人氣

因此晚晴園得以孫中山南洋紀念館的名義,繼續在不得罪兩岸政府的情況下膜拜汪精衛與張永福這兩位被重慶國民政府指名為「漢奸」的合作者,顯示「汪派」在新加坡的影響力依舊強大,甚至可能還是今日人民行動黨內部的主流。那這是否代表「蔣派」在新加坡就毫無影響力呢?答案是否定的,只是他們都集中到了同德書報社,並且持續與以晚晴園為代表的「汪派」勢力競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吳尚融一起拜會同德書報社前社長湛承憲。(圖:作者提供)
與吳尚融一起拜會同德書報社前社長湛承憲。(圖:作者提供)

堅決支持自由中國的同德書報社

相較於在二戰時支持汪精衛,如今則與兩岸當局同時交好的晚晴園,同德書報社始終如一支持蔣中正領導下的中華民國政府。不少出自同德書報社的國民黨員在日軍佔領期間遭到迫害,甚至慘死於肅清之中。而同德書報社的社員當中,參加抗日活動最有名者莫過於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逃回重慶,後來又被重慶與英國派回馬來半島從事諜報工作的136部隊華人區隊長林謀盛上校了。

1944年3月27日,在怡保活動的林謀盛不幸為日軍昭南憲兵隊逮捕,後因感染痢疾而於6月29日慘死獄中。林謀盛是136部隊在二戰期間唯一獻出生命的烈士,因同時具有國軍與英軍身份而成為兩國共有的烈士。戰後他一度為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少將,並且為英軍厚葬於麥裡芝蓄水池(MacRitchie Reservoir),但很快就因為大陸淪陷還有英國承認中共而同時為兩國所遺忘。

直到今天,在台灣的忠烈祠裡還找不到林謀盛的名字。既然英國與中華民國都不要林謀盛,那麼在1965年獨立的新加坡政府就選擇把爹不疼,娘不愛的林謀盛給「拿去」當新加坡共和國的國家烈士。李光耀為什麼要冊封戰時與自己處於敵對立場的林謀盛為烈士呢?一來是新加坡華人無法忘懷日軍肅清的歷史,冊封林謀盛為抗日英烈能幫助新加坡政府鞏固華人的支持。

不過更重要的一點,是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為同盟國而不是軸心國。絕大多數在二戰期間選擇充當日本合作者的人民行動黨領袖,不可能靠自己過去不光彩的歷史尋求西方世界的認同,那麼不如把中華民國與英國都不要的烈士林謀盛拿來充當自己的烈士,這樣就能快速讓新加坡在價值觀上與英美靠攏,又有正當性向日本索取戰爭賠償,何樂而不為?

因為這樣的原因,「蔣派」在新加坡不至於完全沒有活動的空間。只是李光耀在上台前,一度打著反帝國主義與反殖民主義的旗幟從政,立場與馬共十分接近,對同德書報社曾施以相當激烈的抨擊。事實上自從英國1950年承認中共以來,同德書報社就成為了中國國民黨在新加坡活動的白手套,雙方的關係曾經劍拔弩張,可這一切都在李光耀上台後有了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