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離岸風電成海洋新熱點

2024-03-23 06:30

? 人氣

離岸風力發電也是台灣再生能源開發與建設的重點項目,將成為台灣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關鍵推力之一。(取自Ørsted 沃旭能源臉書粉專)

離岸風力發電也是台灣再生能源開發與建設的重點項目,將成為台灣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關鍵推力之一。(取自Ørsted 沃旭能源臉書粉專)

海洋蘊藏著建構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優勢和潛力,對永續糧食和能源的生產至關重要,不僅超過三十億人的生計依賴海洋和沿岸生物多樣性。尤其隨著全球能源需求持續增加,「太陽能」和「風能」成為最熱門的兩大再生能源,其中源離岸風電目前仍是企業採購大規模綠電的首選。2022年全球離岸風電市場規模為309億美元,2030年將達1176 億美元,近年來為了更有效率地應用風能並避免產生對環境的衝擊,風力發電機的設置已逐漸由陸上推向離岸海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海上風電機組相較於陸上風電機組發出的電,成本更低,更適合大規模開發;尤其浮動式離岸風電不再妨礙在淺岸作業的漁船,較固定式基礎開發風能,可以緩解離岸風電和漁業之間的一些緊張關係。

歐洲是世界領先的風力發電地區之一,近期正式公布《歐洲風電行動計畫》(European Wind Power Action Plan),其中包括支持風電產業的15項即時措施,希望到2030年離岸再生能源目標能達到111GW,實現再生能源占比至少42.5%之目標。

目前中國海上風電機組產能占全球市場的60%,發電機產能更占全球市場的73%,已成為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日本亦將推動離岸風電發展,視為再生能源主要電力來源,以提供國民廉價之電力。不過根據日本東京水產振興會長谷理事演講指出,離岸風力發電對漁業有(1)漁場縮小、漁場使用、漁獲作業及漁船航行等限制;(2)水下噪音、振動、渾濁等海洋環境擾動,以及創建新棲息地等;(3)水生生物豐度與來游量減少,或由於魚礁效應導致生物棲息量增加等3項影響,可能導致漁業之漁獲量減少,作業成本變化等巨大影響。為此日本政府相當重視原有漁民生計,在再生能源海域利用法中有提及,必須滿足「可預期不會對漁業造成妨礙」條件後,方能設定為促進區域。除非近海離岸風電與近海漁業在海域空間上能隔離開來,否則對日本的水產品供應會帶來巨大負面影響。值得台灣參考。

離岸風力發電也是台灣再生能源開發與建設的重點項目,將成為台灣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關鍵推力之一。台灣的離岸風電開發分為示範激勵計劃,潛在區域,區域發展等三個階段。根據報導目前台灣有131個離岸風電場項目,其中5個正在運營,9個已獲得許可或已申請許可,主要位於桃園、彰化、雲林等離岸海域,至2023年底累計安裝283座風力機,累計設置量達2.25GW,2050年離岸風電累計裝置容量達40-55GW,預計國內外投資將達到3.2兆新台幣。台灣政府雖在過去幾年全力支持離岸風電發展,但非一帆風順,仍有許多問題待克服。日前在環境部召開的「環澎一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及「環澎三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等2案專案小組,第2次聯席初審會議,地方民意代表及漁民團體等隔海發表聯合聲明,表達堅決反對立場原因在於離岸風力發電場域,為澎湖傳統的北淺漁場,為澎湖漁民養家活口重要的經濟來源,而廠商沒有和澎湖地方和漁民溝通;至於位於苗栗竹南及後龍外海的「苗栗離岸風力發電計畫一」針對環團提出環浮動式可會能纏繞漁網,需加強石虎監測等意見,在開發單位承諾會補充石虎保護對策且於營運期間監測計畫會納入每半年至少檢視一次纜線,每年至少執行一次纏繞排除作業後,通過環評初審,送交環評大會審查;位於新竹縣及新竹市外海的「九降風離岸風力發電計畫」,預計採用浮動式離岸風機,雖經環評初步通過但當地定置網網業者仍表達反對意見;位於彰化外海的海興離岸風電案已通過環評初審,送交環評大會審查;如何加速審查暨興建時程和改善成本結構,成為新政府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新政府必須展現決心和執行力。另,蔡政府還進一步推動地面型太陽能發電系統積極發展「漁電共生」,卻引發諸多爭議甚至弊端,不利養殖漁業永續發展,須重新檢討修正,才能讓「漁電共榮」!

為應對離岸風電和海洋養殖的快速發展,海洋產業之間需要加強合作,以便與其他產業和生態系統維持可持續,共存對於藍色經濟的可持續成長至關重要。如何促進產業之間的合作,使利益相關者能夠找到協同效應,解決衝突並維護海洋健康,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

*作者為農業博士,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農漁業雜誌專欄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