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兩會」之後的中國─內政疲軟,外交抵禦美國圍堵

2024-03-21 07:10

? 人氣

兩會之後的中國,對內提振經濟成長不易,對外則要突破美國的圍堵。圖為兩會開幕,北京人民大會堂前的迎賓隊。(AP)

兩會之後的中國,對內提振經濟成長不易,對外則要突破美國的圍堵。圖為兩會開幕,北京人民大會堂前的迎賓隊。(AP)

今年全球有76個國家進行領導人或國會改選,中共雖然沒有選舉,但本月3日至5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和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俗稱「兩會」),必然會產生外溢效應,影響世界局勢。本文從內政與外交兩個層面分析中共今後走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內政篇─達成5%經濟成長目標不易

在內政方面,經濟是優先課題。「兩會」的主要任務是為疫情後的大陸經濟找出路。實際上,去年底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確立了「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大原則,用來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希望「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

因此,大家特別關注今年中共總理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根據大陸學者的解讀,其中釋出了加大宏觀調控力道,以提振經濟決心的信號,包括:(1)今年經濟成長率目標設定為5%;(2)採擴張性政策基調;(3)積極擴張財政政策;(4)續降準及降息;(5)擴大內需;(6)提升新質生產力;(7)強化資本市場穩定性;(8)改良房地產政策;(9)提振民營經濟信心;(10)高水準對外開放。

李強坦承達成5%經濟成長目標不易;但如果降低目標,又會進一步削弱信心。從驅動中共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出口和投資)來看,加強信心誠然有其必要性。

首先,房地產危機讓民眾消費疲軟的情況在中國大陸隨處可見。影響所及,大陸去年底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就年減0.3%,出現長期通貨緊縮的警訊。

其次,去年全球主要經濟體GDP成長率處於2.5%至3%區間,全球貿易增長低迷,海外對中國製品需求疲軟。在西方國家央行積極抑制通貨膨脹以削減開支後,中國出口成長也跟著放緩。

最後,投資成為支持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去年2月16日中共《求是》雜誌刊出習近平在202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講話,習強調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依託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既要把優質存量外資留下來,還要把更多高質量外資吸引過來,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一是擴大市場準入;二是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三是有針對性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習近平也利用去年11月在舊金山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峰會,發出招商引資的呼籲。

但外資顯然對中共政經體制缺乏信心,拜登政府對中科技圍堵及祭出投資禁令,促使以美國為首的外資,基於安全考量紛紛撤出中國大陸。

自助人助,中共宣布今年將發行一兆人民幣之特別國債救急,而且特別用於習近平強調的推動「新質生產力」改革。這項改革計劃係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綠色低碳技術為代表之新技術與數智化機器設備、數智化勞動者、數位基礎設施、海量數據、算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要素緊密結合之生產力新形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